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木奉议·其二》
《挽木奉议·其二》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盛事无虚得,玄襟可自知。

遍观同辈行,谁似暮年时。

衮冕趋椒殿,箫韶送玉卮。

又宜天一笑,独此有遗悲。

(0)
注释
盛事:盛大的庆典。
虚得:空缺。
玄襟:深沉的心境。
自知:自己能体会。
遍观:遍览。
同辈行:同辈们的作为。
暮年时:晚年。
衮冕:华丽官袍。
趋:走向。
椒殿:宫殿。
箫韶:美妙的音乐。
玉卮:饮酒的玉杯。
宜:适合。
天一笑:欢笑。
遗悲:哀伤。
翻译
盛大的庆典从未空缺,深沉的心境唯有自己能体会。
遍览同辈们的作为,谁能像我这般已到晚年。
身着华丽官袍走向宫殿,美妙的音乐伴送饮酒的玉杯。
这样的时刻最适合欢笑,然而只有我心中带着一丝哀伤。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挽诗,题目为《挽木奉议(其二)》。诗人通过对木奉议(木姓官员)晚年的描绘,表达了对逝者高尚品德和成就的敬仰,以及对逝者晚年荣光与哀思交织的感慨。

首句“盛世无虚得”,赞扬了木奉议在盛世中取得的实绩,暗示他的贡献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实实在在的。接着,“玄襟可自知”表达了对木奉议内在品质的肯定,他的深沉胸怀和高尚情操唯有深知他的人才能真正理解。

“遍观同辈行,谁似暮年时”通过比较,强调了木奉议在同僚中的独特地位,即使到了晚年,他的德行和威望依然无人能及。后两句“衮冕趋椒殿,箫韶送玉卮”描绘了木奉议生前的荣耀时刻,身着华服参加重要典礼,音乐声中接受敬酒,显现出他尊贵的地位和受人尊敬的场景。

然而,尾联“又宜天一笑,独此有遗悲”笔锋一转,揭示出尽管木奉议生前风光无限,但他的离世仍让人感到哀伤,这“一笑”与“遗悲”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深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整体上,这首诗是对一位杰出人物的深情悼念,充满了对逝者生平的赞美和对逝去时光的惋惜。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哀商中丞少峰和徐龙湾韵·其一

忧时分外阃,何事囚西台。

君为河山死,谁悲梁木摧。

法星仍近月,此日独怜才。

魂魄心犹壮,奸谀骨已灰。

(0)

寿张通政

蚤耽玄寂谢尘氛,身隐犹嫌名可闻。

自着道衣辞汉阙,因寻仙箓礼茅君。

行随胜迹曾无住,藏向名山更有文。

南国夜来占气色,少微渺渺动江云。

(0)

万思节工于诗而又学射次韵答之

衣钵寂寥吾且老,文章锻炼子能工。

一源已谓出天稷,六义还须继国风。

深穷别趣元关理,力造奇言不露锋。

便是诗家射雕手,何须射艺又兼通。

(0)

闻石屋彭君置生棺有感为赋四诗·其四

吾与尔皆梦,相看一笑时。

拘拘亦何恶,役役尚如斯。

丛桂山中约,枯槎海上期。

胡为更羁绁,有愧故人知。

(0)

题龙图

世人画龙得龙皮,叔也画龙得龙髓。

当其停手凝思时,青天飒飒生风雨。

却怪三夫不点睛,那知一日飞腾去。

(0)

送真州蒋生至宜兴亲迎归

相门甥馆得才郎,文藻翩翩貌复扬。

十年久着鸣金赋,一笑今游射雉场。

江南江北路非远,几月辞家犹未返。

他乡芳草自相留,今夕佳期未为晚。

归去春洲涨绿涛,满川桃李送兰桡。

若使长江作天汉,应言仙女度星桥。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叶春及 黄仲昭 曹溶 曹伯启 宋伯仁 冯山 李处权 赵长卿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