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沙棠艇子载闲鸥,来寻异乡春。
看长江似醋,东风如酒,渐醉离人。
谁染胭脂万树,衬醒远山痕。
不在天涯看,已是销魂。
休说画楼人面,便露根烟叶,尽种愁因。
记流莺门巷,花影织成云。
好天台、婵娟轻别,叹阮郎、犹未厌红尘。
清明近、又归期误了,事事因循。
泛沙棠艇子载闲鸥,来寻异乡春。
看长江似醋,东风如酒,渐醉离人。
谁染胭脂万树,衬醒远山痕。
不在天涯看,已是销魂。
休说画楼人面,便露根烟叶,尽种愁因。
记流莺门巷,花影织成云。
好天台、婵娟轻别,叹阮郎、犹未厌红尘。
清明近、又归期误了,事事因循。
这首清代黄燮清的《八声甘州·偕粹庵筱南雨田由南浦泛舟江上看桃花》描绘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画卷。诗人乘着小艇,带着悠闲的鸥鸟,来到异乡欣赏桃花盛开的景色。他以生动的比喻形容长江水如醋,东风如酒,暗示了春天的气息和醉人的氛围,让离人心生愁绪。
"谁染胭脂万树"描绘了桃花的娇艳,而"衬醒远山痕"则展现出桃花与山景相映成趣的美景。诗人感叹,即使不远离家乡,这如画的景色也足以令人销魂。接下来,他提及画楼中的人面和烟叶,暗示了人间的悲欢离合,以及桃花带来的愁绪。
诗人回忆起流莺在门巷间婉转歌唱,花影斑驳如云,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诗意。他借用天台山的典故,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然而又感叹阮郎(可能指自己)仍未完全忘情于红尘。临近清明,诗人意识到归期已误,生活中的琐事又让他陷入因循不前的状态。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与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宝箱拂尘金?钺,周昉丹青见真笔。
春风曾忆赋妖娆,人共画图成十一。
烛奴香底花光凝,铮铮铁响闻三更。
车声雷动不通语,眼态波横空送情。
蛮云盘鹤辽天阔,犀玉依依对书札。
人生何处不相逢,还醉武陵溪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