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分流易水三,灌田葺屋学江南。
农斯勤矣桑犹未,何不长官教育蚕。
沃野分流易水三,灌田葺屋学江南。
农斯勤矣桑犹未,何不长官教育蚕。
此诗描绘了易州地区的农业生产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地农民辛勤耕耘的情景。首句“沃野分流易水三”,描绘了易州地区肥沃的土地上,三条水流汇合的景象,生动地展现了该地的自然风貌和水资源的丰富。接着,“灌田葺屋学江南”一句,不仅点明了易州地区农业灌溉系统的完善,还暗示了这里在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上受到了江南地区的一定影响,体现了地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农斯勤矣桑犹未”,进一步强调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即使在繁忙的农事中,他们仍然没有忘记养蚕这一重要的经济活动,显示出农民对多种经济来源的重视和智慧。最后,“何不长官教育蚕”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地方官员应更多关注并指导农民养蚕技术提升的期望,体现了对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易州地区的农业生产场景,既展现了自然风光之美,又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社会治理的需要,是一首兼具自然景观描写与人文关怀的作品。
贞女不著娘家服,丈夫岂假分时财。
十杯五盏从何有,空奋双拳趁得来。
西湖湖水清可?,孤山山人瘦有馀。
梅花五更清夜梦,周易一卷前身书。
经年竹户与僧语,僧房绕湖三百区。
客来放鹤未忍去,更为脩竹聊须臾。
衡山道士古须发,苦语不似公肤腴。
芙蓉为裳月为佩,荷芰结屋游龙车。
朝驰八纮莫四极,上挈太古中唐虞。
子房自是赤松后,渊明初无彭泽趋。
平生自谓公不死,意不一见成空虚。
买舟今夕定不寐,直恐长啸来清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