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公溪畔竹郎祠,曾记渔洋咏竹枝。
铜鼓蛮歌今不见,远山一角望峨眉。
竹公溪畔竹郎祠,曾记渔洋咏竹枝。
铜鼓蛮歌今不见,远山一角望峨眉。
这首诗描绘了竹公溪畔竹郎祠的景象,以及对过往岁月的追忆。首句“竹公溪畔竹郎祠”,点明地点与对象,竹公溪边的竹郎祠,充满了历史的沉淀。次句“曾记渔洋咏竹枝”,提到过去有人在这里吟唱关于竹子的歌曲,暗示了这里曾经的文化氛围和艺术气息。
接着,“铜鼓蛮歌今不见”一句,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文化的变迁。铜鼓和蛮歌是古代少数民族的音乐和舞蹈形式,如今已不再可见,意味着这些传统文化元素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消失。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深度,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文化传承与变迁的思考。
最后,“远山一角望峨眉”一句,以远山作为背景,将视线引向峨眉山,营造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意境。峨眉山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常被用来象征高远和神秘。这一句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还通过峨眉山的意象,寄托了诗人对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公溪畔竹郎祠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过往文化活动的回忆,展现了时间的流转和文化的变迁,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和远方美好事物的向往。
井梧秋劲,敞风疏露堪,尘空碧落。
机杼初停勤荻训,一卷书抽故橐。
蕙质方柔,焦心独展,幽抱怜闺阁。
令师贤母,凤雏清和孤鹤。
休怨伯道无儿,中郎今有女,堪承家学。
习礼明诗应不愧,舅氏宾王姓骆。
宝婺光寒,蓼莪篇掩,吹彻江城角。
琴台音窅,清灯辛苦纱幕。
独饮不成醉,横槊望江天。
吟魂飞落天外,无语对婵娟。
万里山河寂静,凄绝嫦娥孤影,偏喜十分圆。
鹤唳不知处,缥缈入云烟。人渺渺,春寂寂,夜绵绵。
长空如此寥阔,一客倚孤船。
过眼风光谁赏,回首钱塘江上,铁笛会群仙。
今夕复何夕,香雾袭衣寒。
老树阴连屋。映朱栏,碧池新涨,燕教雏浴。
柳外屐声来胜侣,善赋都如宋玉。
试笋香、漫煎黄熟。
席上檐花清影乱,看银蟾、正照屏山曲。
可此际,生无竹。画罗衫子黄金簇。
向樽前、回眸一笑,顿忘羁独。
自分樊川甘薄幸,礼岂能为我束。
正恨是、春阴成绿。
况有何堪今白发,把当年、公瑾离愁触。
歌罢也,梁尘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