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荒田苦未耕,谁从穷海问苍生。
祗因少尹心如水,遂有甘霖夜满城。
堪笑阴阳虚纵闭,岂知天地自和平。
请君明日南郊望,遍野农歌杂颂声。
四月荒田苦未耕,谁从穷海问苍生。
祗因少尹心如水,遂有甘霖夜满城。
堪笑阴阳虚纵闭,岂知天地自和平。
请君明日南郊望,遍野农歌杂颂声。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诗人杨巍对王少尹祈雨得应的感慨与赞美。首句“四月荒田苦未耕”描绘出四月时节,田野荒芜,耕作未开始的景象,暗示了当地可能遭遇旱情。接着,“谁从穷海问苍生”一句,以“穷海”比喻偏远之地,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困苦的关注和同情。
“祗因少尹心如水,遂有甘霖夜满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赞扬了王少尹(即地方官员)的清廉与仁慈之心,因为他的诚意与祈祷,使得天降甘霖,滋润了大地,解救了百姓。这里运用了“心如水”的比喻,形象地表现了王少尹内心的纯净与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关怀。
“堪笑阴阳虚纵闭,岂知天地自和平”则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理解,指出即使阴阳看似闭塞,但天地自有其和谐之道,暗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最后,“请君明日南郊望,遍野农歌杂颂声”预示着明天在南郊将能看到一片丰收的景象,农民们欢歌庆祝,表达出对王少尹祈雨成功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对官员道德品质的赞美,以及对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追求,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携伴行山不辞远,薄云作暝迷高暾。
才踰风篁秋景绝,绛霞一抹霜林屯。
御巡蹬道尚完好,荒榛故础知山门。
径转斜垣绕佛阁,杂花罗列明秋轩。
老僧煎泉自提挈,妙谙茗事相评论。
更出新藏压山产,香沁荷露何清黁。
为言珍璧不自享,拜月一荐嫦娥尊。
咽服清虚三洗髓,神虑皎皎无由浑。
还穿竹径步荦确,湖光远漏如池盆。
曲流碧玉荇萦拂,老柳红浸珊瑚根。
湫澄龙去绝变化,残妆倒镜秋棠魂。
我行违世更患难,耽此偶作忘朝昏。
天风泠泠度声赖,妙意有在当谁言。
坐对梧桐小窗下,亭亭两树淩高檐。
浓阴张夏已成就,飘阶黄叶纷遪?。
我来此世竟何益,悠忽待死犹未甘。
夜梦常在帝左右,荒远纣绝谁能探。
醒来凄酸馀惝恍,孰可与语舌若钳。
万回神足殊可羡,犍连废体佛莫参。
孤注一掷铸大错,逝者地下应怀惭。
朝看暮唏愧此树,弥天孤愤何由芟。
至持非以手,至行非以走。
如何吾儒事,冰渊全所受。
逍遥意悲凉,行歌伤孔叟。
出为一大事,宁复期速朽。
患身属有私,践形庶无负。
何能时去来,由我屈伸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