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岸边道,孟氏庄前溪。
舟行素冰折,声作青瑶嘶。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明明宝镜中,物物天照齐。
仄步下危曲,攀枯闻孀啼。
霜芬稍消歇,凝景微茫齐。
痴坐直视听,戆行失踪蹊。
岸童斸棘劳,语言多悲悽。
洛阳岸边道,孟氏庄前溪。
舟行素冰折,声作青瑶嘶。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
明明宝镜中,物物天照齐。
仄步下危曲,攀枯闻孀啼。
霜芬稍消歇,凝景微茫齐。
痴坐直视听,戆行失踪蹊。
岸童斸棘劳,语言多悲悽。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洛阳岸边的静谧景象。"洛阳岸边道,孟氏庄前溪"一句直接将读者带入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这里的“道”与“溪”并列,既指出了地理位置,也勾勒出一种静寂的氛围。
接下来的"舟行素冰折,声作青瑶嘶"描述了船只在结冰的河面上移动时发出的声音,如同青玉破碎的声音,这不仅形象地描绘出了冬日的严寒,也通过“嘶”字传达出一种裂帛之声,使人耳目一新。
"绿水结绿玉,白波生白圭"则是对冰河景色的进一步描写。这里的“绿玉”与“白圭”都是用来形容冰的,它们不仅指出了冰的颜色,也使人联想到其坚硬无比,如宝石一般。
"明明宝镜中,物物天照齐"一句通过对比手法,将河面比作一面明亮的宝镜,每一个景物都映照得清晰而完整,这里的“明明”与“物物”重复使用,增添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仄步下危曲,攀枯闻孀啼"则描绘了诗人在崎岖不平的小路上行走时的景象。这里的“仄步”和“攀枯”都表现出一种艰难和小心翼翼,而“孀啼”则是对鸟鸣声的形容,通过这些细节,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严寒冬日中所体验到的孤独与静谧。
"霜芬稍消歇,凝景微茫齐"这句则是对冬日景色的进一步描绘。这里的“霜芬”指的是冰凌,而“凝景”则是说诗人凝视着眼前的风景,这里的“微茫”字眼传达出一种难以言说的朦胧美感。
"痴坐直视听,戆行失踪蹊"表达了诗人在自然界中忘我之境。这里的“痴坐”与“直视听”都表现出了诗人的专注和沉醉,而“戆行失踪蹊”则是对这种状态下行动时所呈现出的不经意间的迷茫感。
最后,“岸童斸棘劳,语言多悲悽”则是对周围环境中孩童劳作景象的描写。这里的“岸童”、“斸棘”都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语言多悲悽”则透露出一种对于童年劳作命运的哀感。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境界,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对于生活中不幸儿童命运的同情之心。
饮马长城窟,饮多泉脉枯。
嘶咆不肯行,思若畏前途。
驱之尚不忍,恻然驻征车。
朔风当面吹,堕指裂肌肤。
岂念衣裳单,顾已犹亡夫。
功名登天然,何时执金吾?
阴阳无停机,百年谅须臾。
常恐随物化,奄忽委路隅。
此怀当告谁,策马自长吁。
砑光小帽,舞山香一阕、落花如雨。
顾曲当年银蜡下,犹记红毹金缕。
东阁西园,芳尊谁老,细细罗窗语。
六朝风景,小楼留得烟树。
门前那管惊涛,青衫白袷,把酒歌春暮。
万卷缥缃翻未足,明日抱琴归去。
旧好新知,纫兰题叶,何事愁风絮。
杜鹃声里,断肠芳草南浦。
横斜孕蕊。过春竿候月,冷葩慵试。
记年年、小白蔫红,斗点点星毬,綵棚檐底。
听说寒轻,最好是、今年天气。
步莎阶渐软,竹外旧枝,暗苔愁倚。东垞石门深闭。
忆梨花砚雨,斋在山背。
定半窗、横幅依然,奈千里槎程,香魂迢递。
梦也都寻,醒便隔、重重烟水。
想花风到迟,有约待招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