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父长身来,只共钓竿相识。
随意转船回棹,似飞空无迹。
芦花开落任浮生,长醉是良策。
昨夜一江风雨,都不曾听得。
渔父长身来,只共钓竿相识。
随意转船回棹,似飞空无迹。
芦花开落任浮生,长醉是良策。
昨夜一江风雨,都不曾听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渔父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他与钓竿相伴,随心所欲地驾船而行,仿佛无迹可寻。芦花的开落对他来说只是浮生之一部分,他选择长醉以忘忧。这一切都显露出诗人对于世俗纷扰的超脱态度。最后两句“昨夜一江风雨,都不曾听得”则更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彷佛他已与世间的喜怒哀乐无关,只是静享自己的小宇宙。
诗中透露出一种超脱尘世、自在人生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细腻感受和深刻体悟。语言简洁,意境宁静,是一首充满禅意的佳作。
佛从大悲心,流出十二部。
琅函与玉轴,遍满河沙数。
言言皆妙药,字字超今古。
譬如优昙花,百劫难遭遇。
又如大明灯,能破黑暗处。
又如智慧力,能断无明树。
又如璎珞珠,能使人丰富。
茫茫尘世人,急急走如兔。
不觉老到来,未尝开眼觑。
独有花评事,信向颇坚固。
命我无心人,转此诸佛语。
浮生一百年,正如草头露。
上床鞋履别,保朝不保暮。
少吃两块肉,多烧香一炷。
羊鹿牛三车,皆行此条路。
鹤态云踪不定居,白沙一别半年馀。
焦山脚下重相见,记得当时事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