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棠阴睡稳,画烛冷、东风摇夕。
燕莺泥人,瑶阶春布席。湿唾犹碧。
看看飞红尽,暗中熏染,飏柳丝盈尺。
波光潋滟仙源隔。袖手危阑,停车短陌。
依然段家桥侧。甚愁霏一片,催酿离色。单衣寒恻。
听鹃声正急。帝子魂归否,清泪滴。名花便拟倾国。
柰沈香倚罢,药阑苔积。歌尘黦、缕金谁惜。
寥落似、十载长门闭雨,翠娥头白。
酴醾艳、窥向帘隙。恐晓钟、唤醒梨云梦,留香未得。
记棠阴睡稳,画烛冷、东风摇夕。
燕莺泥人,瑶阶春布席。湿唾犹碧。
看看飞红尽,暗中熏染,飏柳丝盈尺。
波光潋滟仙源隔。袖手危阑,停车短陌。
依然段家桥侧。甚愁霏一片,催酿离色。单衣寒恻。
听鹃声正急。帝子魂归否,清泪滴。名花便拟倾国。
柰沈香倚罢,药阑苔积。歌尘黦、缕金谁惜。
寥落似、十载长门闭雨,翠娥头白。
酴醾艳、窥向帘隙。恐晓钟、唤醒梨云梦,留香未得。
这首《六丑·送春词》由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时节的景象与情感。
开篇“记棠阴睡稳”,以“棠阴”象征春天的宁静与生机,暗示春日的慵懒与安逸。接着“画烛冷、东风摇夕”,通过烛火的冷寂与东风的轻拂,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预示着春将逝去。
“燕莺泥人,瑶阶春布席”两句,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燕子与黄莺在春日里嬉戏的情景,以及瑶阶上铺设的春意,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湿唾犹碧”一句,以“湿唾”比喻春雨,虽为碧绿,却也暗示了春雨的湿润与短暂,预示着春的消逝。
“看看飞红尽,暗中熏染,飏柳丝盈尺”三句,通过“飞红”、“暗中熏染”和“柳丝盈尺”的描写,展现了春花凋零、柳叶繁茂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春末的凄美与哀愁。
“波光潋滟仙源隔”一句,以“仙源”象征理想中的美好世界,与现实的波光形成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接下来的“袖手危阑,停车短陌”两句,通过人物的动作与环境的静谧,表现了主人公面对春逝的无奈与伤感。
“依然段家桥侧”一句,点明地点,似乎在回忆往昔的美好时光。接下来的“甚愁霏一片,催酿离色”两句,以“愁霏”和“离色”表达对离别的愁绪与对春逝的惋惜。
“单衣寒恻”一句,通过主人公的穿着与感受,进一步强调了春末的寒冷与季节的更替。紧接着的“听鹃声正急”一句,以“鹃声”(杜鹃啼叫)的急促,象征着时间的紧迫与离别的临近。
“帝子魂归否,清泪滴”两句,以神话传说中的帝子(如屈原)的魂归,象征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不舍,同时通过“清泪滴”表达了深深的哀愁与思念。
“名花便拟倾国”一句,以“名花”比喻美好的事物,暗示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渴望。然而,“柰沈香倚罢,药阑苔积”两句,通过“沈香”(香料)的使用与“药阑”(药草种植的地方)的荒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逐渐消逝的无奈与遗憾。
“歌尘黦、缕金谁惜”两句,以“歌尘”(歌声飘散的痕迹)和“缕金”(绣有金线的衣物)的消失,表达了对美好记忆与艺术作品的怀念与惋惜。
最后,“寥落似、十载长门闭雨,翠娥头白”一句,以“长门”(汉武帝皇后陈阿娇被幽禁的地方)的典故,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消逝与人生的沧桑。而“酴醾艳、窥向帘隙”一句,通过“酴醾”(一种花卉)的艳丽与“窥向帘隙”(从帘缝中偷看),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恐晓钟、唤醒梨云梦,留香未得”两句,以“晓钟”(清晨的钟声)唤醒梦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不舍,同时也暗示了无法留住美好时光的无奈。
整首词通过对春末景象与情感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离别的哀愁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具有深沉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