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洛水》
《洛水》全文
唐 / 罗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一道潺湲溅暖莎,年年惆怅是春过。

莫言行路听如此,流入深宫怅更多。

桥畔月来清见底,柳边风紧绿生波。

纵然满眼添归思,未把渔竿奈尔何。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luòshuǐ
táng / luó

dàochányuánjiànnuǎnshāniánniánchóuchàngshìchūnguò
yánxíngtīng

liúshēngōngchànggèngduō
qiáopànyuèláiqīngjiànliǔbiānfēngjǐn绿shēng

zòngránmǎnyǎntiānguīwèi竿gānnàiěr

注释
潺湲:形容水流缓慢而连续不断。
惆怅:因失意或思念而感到伤感。
行路:行走于道路。
深宫:古代指帝王的宫殿,这里可能暗指皇宫。
渔竿:钓鱼的工具,象征隐居生活。
翻译
溪水潺潺溅湿岸边温暖的莎草,每年春天过去都让我满怀惆怅。
别说在道路上听到这样的流水声会更添伤感,它流进深宫里的哀愁只会更多。
桥边的月光皎洁,清澈见底,柳树旁的风吹过,泛起层层绿波。
即使满眼望去勾起了回家的思绪,但没有渔竿,又能如何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洛水边的景象,融合了动人的情感和生动的自然图景。开篇“一道潺湲溅暖莎”,便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洛水初春的温润气息,“年年惆怅是春过”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易逝、春天即将过去的感慨。

“莫言行路听如此,流入深宫怅更多”,诗人似乎在告诫别人不要说自己途经洛水之时所闻的是这般景色,因为这样的美好甚至能让深宫中的贵族也感到更加的孤独和惆怅。这里“如此”二字包含了对美景的无限赞叹,而“更多”则揭示了诗人对深宫中人无法亲历自然之美的同情。

“桥畔月来清见底,柳边风紧绿生波”,此两句以清丽的语言描绘出夜幕降临时洛水边的宁静与生机。月光洒在桥下,使得河水显得格外清澈;而柳树在微风中摇曳,新绿初生的枝叶间似乎产生了波动。

最后,“纵然满眼添归思,未把渔竿奈尔何”,诗人虽然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但却还没有准备好将渔竿(钓鱼的工具)收起,放弃这一刻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这里体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情感寄托,以及不愿结束这段美好时光的心情。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洛水春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切感受和内心世界的丰富情感。

作者介绍
罗邺

罗邺
朝代:唐   字:不详   籍贯:余杭   生辰:825—?

罗邺(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猜你喜欢

小金山·其二

座席常随嘉荫移,山风送爽飒纤絺。

隐芦鸥鹭窥垂钓,掷树鼪鼯听咏诗。

(0)

王蒙山中归隐图

草堂趺坐淡无思,白石清泉可乐饥。

丛桂小山增慨慕,寄言衡泌漫栖迟。

(0)

蓟州道中作·其四

溪村几曲水潺湲,古寺钟声不掩关。

最爱云容将酿雨,无妨画意暂藏山。

(0)

文嘉仿米家苕溪春色卷

吏隐薄青纶,消閒只合閒。

晓岚迷野坞,春色满江关。

玉磬参承处,洼尊点缀间。

云烟生湿润,活脱米家山。

(0)

毡庐

塞北燕南惟所如,坐来吾亦爱吾庐。

不愁白露侵黄幔,每引青山入碧疏。

持偈宁殊十笏地,吟诗可命四宜居。

端知茅土风犹在,何必灵光诩植蕖。

(0)

宋瓷琴

龈额恢恢太古器,形模不假雷霄制。

易漆以陶岂无为,我於重华窥其义。

谏者十人争小事,不如渭汭初所试。

焦尾断纹浑可弃,五弦七弦惟汝置。

元音澹泊从兹嗣,譬如佺羡面之粹,况以内养无火气。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罗万杰 吴则礼 陈舜俞 徐溥 岳正 卢宁 史承谦 葛绍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