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易水上,易水至今寒。
可惜田先生,不与白衣冠。
知士固不易,殉知良独难。
我来易水上,易水至今寒。
可惜田先生,不与白衣冠。
知士固不易,殉知良独难。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守正所作的《燕中怀古拟高达夫宋中作(其三)》中的第三首,通过描绘易水的历史氛围,表达了对古代贤士的怀念与感慨。
首句“我来易水上,易水至今寒”,以“我”自述的方式,来到易水边,点明了地点和时间,同时运用“至今寒”这一形容词,不仅描绘出易水的寒冷,更暗含着历史的深沉与时间的流逝,营造了一种苍凉而深远的意境。
接着,“可惜田先生,不与白衣冠”,将笔触转向对古代贤士的怀念。田先生,这里指战国时期的刺客荆轲,他与燕太子丹约定在易水边送别,慷慨赴义,留下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千古绝唱。诗人惋惜荆轲未能穿上平民的衣冠,表达了对荆轲舍生取义精神的敬仰与怀念。
“知士固不易,殉知良独难。”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指出了解放思想、追求真理的士人本就不易,而为了真理和理想不惜牺牲生命更是难上加难。这不仅是对古代贤士的赞美,也是对所有为理想奋斗者的崇高颂扬。
整首诗通过描绘易水的历史场景,以及对古代贤士的怀念与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主义的崇高追求。
凛凛岁云莫,祁寒俄迫期。
霜风正萧瑟,冷意侵床帏。
一念动万感,起作中夜悲。
夫君久为贾,远在天一涯。
掩袂只自伤,何以慰所思。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袭衣。
开缄欲试之,中有三致词。
上言情勿离,下言久当归。
妾心如素丝,丝尽色不移。
饮马长城下,水寒风萧萧。
游子在绝漠,仰望浮云飘。
前登枪竿岭,冈岑郁岧峣。
崩崖断车辙,层梯入云霄。
幽龛构绝壁,微径纡山腰。
人行在木末,日落闻鸣蜩。
履险力疲薾,凭高思飘飖。
何当脱羁鞅,归种南山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