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青山日半衔,洞庭天水碧相涵。
东风正报桃花信,湖面归渔网作帆。
两岸青山日半衔,洞庭天水碧相涵。
东风正报桃花信,湖面归渔网作帆。
这首诗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景色与人文活动的和谐共存。
首句“两岸青山日半衔”,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山色半隐于云烟之中的景象,青山与落日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这里的“半衔”二字,生动地表现了夕阳缓缓沉入地平线的过程,给人以时间流逝的感慨。
次句“洞庭天水碧相涵”,将视线转向广阔的水面,洞庭湖与天空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片碧绿的色彩。这里的“涵”字,形象地描绘了水天一色的景象,给人一种开阔而深远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湖水的清澈与广阔。
第三句“东风正报桃花信”,则将视角转向了春天的气息。东风不仅带来了温暖的气候,也带来了桃花盛开的信息。这句诗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让自然界的风仿佛有了生命,能够传递季节更替的消息,增添了诗歌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最后一句“湖面归渔网作帆”,描绘了渔民归航的情景。在湖面上,渔网被用作帆,随着船只缓缓驶向岸边。这一场景既体现了渔民的生活状态,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通过“归渔”这一细节,诗人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赞美,以及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向往。
郗家庭树下,几度醉春风。
今日花还发,当时事不同。
流言应未息,直道竟难通。
徒遣相思者,悲歌向暮空。
鸣鞭秋色诗情远,拂匣寒花剑力多。
籍通莲阙秋光遍,诗答蓬山晚思遥。
青门日暖尘光动,紫陌花晴风色来。
艳欺藤蔓莺无限,香压荆花蝶不飞。
内史旧山空日暮,南朝古木向人秋。
梦中乡信惊秋雁,窗下林声带夜蝉。
独向晓山知露湿,远临秋水爱云明。
新河柳色千株暗,故国云帆万里归。
一院绿钱童子拂,千竿青玉主人栽。
露凝丹地初疑雨,烟著红楼半是霞。
空门水定埃尘远,真偈金书世界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