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洞霞生玉枕阴,下窥南极海波深。
仙人筑室虚无里,俗子传声何处寻。
终岁著书藏古穴,有时清啸落空林。
知君自爱逍遥乐,莫话人间出处心。
石洞霞生玉枕阴,下窥南极海波深。
仙人筑室虚无里,俗子传声何处寻。
终岁著书藏古穴,有时清啸落空林。
知君自爱逍遥乐,莫话人间出处心。
这首明代诗人顾璘的《赠玉枕山人》描绘了一幅神秘而宁静的画面。首句“石洞霞生玉枕阴”,以瑰丽的霞光映照在玉枕山人的居所,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下窥南极海波深"进一步强调了山人所处环境的幽深和广阔,仿佛与世隔绝,如同南极海洋般深邃。
“仙人筑室虚无里”将山人比作仙人,寓言他居住在虚无缥缈的世界中,暗示其超然的境界。"俗子传声何处寻"则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疏离,表明山人追求的是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
“终岁著书藏古穴”描绘了山人常年埋头著述,将智慧和知识珍藏于山洞之中,体现了他的学术追求和隐逸精神。"有时清啸落空林"则通过山人的啸声,传达出他内心的自在与逍遥。
最后两句“知君自爱逍遥乐,莫话人间出处心”直接表达了对山人逍遥自在生活的赞美,劝诫人们不必过多关注世俗的得失,只需享受那份内心的宁静和自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玉枕山人生活环境的描绘和对其生活方式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生活的向往。
荆溪髯客。早驾柳轶秦,英游罕匹。
丝绣平原,宝装内史,廿载名倾南国。
何处丹青粉本,写出石阑镂笔。
高吟就,有金虫缀鬓,翠眉倚笛。悬忆。
应不让,兰畹花间,声出锵金石。
红籍蕉囗,锦排雁柱,囗囗佳人瑶瑟。
少壮平生三好,潦倒词场七尺。
休嗟晚,看瀛洲亭畔,重图颜色。
蕉林名久,问先生何处、为君书屋。
随地诛茅莳药草,卜构朱栏数曲。
北牖琴樽,南窗烟月,舒啸当休沐。
旧阴清影,雨馀频展新绿。
几年潦倒京尘,故庐荒矣,梦绕家山麓。
但取意中林壑在,便可结篱编竹。
簿领才抛,图书堪拥,世事凭翻覆。
鸟啼花放,闲心如坐空谷。
露冷铜盘,风清玉宇,一年明月佳时。
可人丹桂,金粟满横枝。
长记广寒徐步,瑶阶静、碧影参差。
夸张处,天香在手,浓透绿罗衣。
孤芳容易歇,十年一梦,回首俱非。
早故山招隐,林屋岩扉。
比似芙蓉一样,秋风里、幽恨依依。
还相慰,仙葩月种,元不在人知。
一事无成,百念堪惊,嗟归去来。
算山阳笛里,十年风雨,邯郸道上,千里尘埃。
贵贱同丘,古今流水,试问荣华安在哉。
秋江上,但月生月落,潮上潮回。天教老向茅斋。
把风月、胸襟对客开。
更绿阴画舫,醉残坡柳,暗香诗屐,寻遍逋梅。
高竹秋声,长松午影,留个山岗次第栽。
闲中看,这归休也好,何用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