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重阳感怀·其一》
《重阳感怀·其一》全文
唐 / 刘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

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0)
注释
重阳:中国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初九。
高楼:高大的建筑物。
寒菊:秋季开花的菊花,象征坚韧和孤寂。
故山:故乡的山。
云总隔:云雾缭绕,难以望见。
乡泪:思乡的眼泪。
归计:回家的打算。
渐老:逐渐变老。
茱萸:一种植物,常用于重阳节佩戴以避邪。
雪霜头:指白发。
翻译
重阳节我难以登上高楼,只有寒菊花在每年深秋时开放。
层层叠叠的故乡山峦被云雾遮挡,两行思乡的眼泪混着血水一同流淌。
黄色的茅草无边无际地连接着边境地区,红色的落叶纷纷飘落在渔舟之上。
还未完成归乡计划,岁月却已使我日渐衰老,戴上茱萸的头上已有了白发。
鉴赏

这首诗是唐末宋初诗人刘兼的作品,名为《重阳感怀(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时光易逝、人事沧桑的深切感慨,以及对故土和亲人的无限留恋。

“重阳不忍上高楼”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即双九节,农历九月初九)之际,不愿意登上高楼,可能是因为登高望远会引起更多的感伤。重阳又称为“重九”,与“久久”谐音,常被用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不舍。

“寒菊年年照暮秋”则描绘了一幅萧瑟秋景,寒菊在秋风中依然坚守,似乎也承载了诗人对于岁月的无力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的深情。万叠的山峦如同隔绝了诗人的视线,而内心的乡愁却化作了血肉之泪,流淌不息。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则是对景物的描绘,黄色的茅草和红色的落叶都在诉说着一个季节的更替,也反映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感慨。

“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则是诗人的自述,他对于返回家乡的愿望始终无法实现,而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步入老年,头发甚至已经被雪霜覆盖,这些都是对时光无情和人生易逝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感情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刘兼
朝代:唐

刘兼,[约公元九六0年前后在世](即约周末宋初间前后在世)字不详,长安人,官荣州刺史。兼著有诗一卷,(《全唐诗》)传于世。
猜你喜欢

月中仙女骖鸾图

云边仙女夜骖鸾,月下霓裳舞袖宽。

吹彻紫箫风露下,玉容玄发不胜寒。

(0)

三间房

万仞才过岭,三间又见村。

林峦藏板屋,鸡犬散柴门。

山势迎人立,溪声战石喧。

仆夫嗟况瘁,日暮且停辕。

(0)

杨花

才看飞雪杨花似,又见杨花似雪飞。

总与白头相映发,可怜老眼只依稀。

乱随行迹铺苔径,故傍吟身透薄帏。

念汝无情尚漂泊,天涯羁宦几时归。

(0)

芝云堂

仙家芝草晔五色,海日一照蒸成云。

结为楼观霄汉上,千门万户皆氤氲。

斑龙误骑有诵籍,云旗夜下星宫君。

忽焉随地变为石,昆吾有刀切不得。

岩壑高深翠涛积,卿云轮囷瑶草碧,永护金粟仙人宅。

(0)

读史十首·其三蔺相如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

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0)

春闺词

十二阑干绕玉楼,珠帘垂影控金钩。

多情最是梁间燕,泥软花香去复留。

(0)
诗词分类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诗人
王播 范泰 林外 何晏 陈沆 范传正 钦叔阳 刘孝孙 琴操 张嘉贞 王驾 沈传师 李渤 吕端 魏杞 胡则 叶衡 许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