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退伏才末,月明秋又中。
蛩多喧向夕,蝉寂罢吟风。
留滞周南事,苍茫阮籍穷。
寄书无厚禄,犹喜见诗工。
暑退伏才末,月明秋又中。
蛩多喧向夕,蝉寂罢吟风。
留滞周南事,苍茫阮籍穷。
寄书无厚禄,犹喜见诗工。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蕃所作的次韵郑季奕的诗,题目为《次韵郑季奕见寄二首(其一)》。诗中,诗人通过描述暑气消退、秋天已至的景象,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之美。"暑退伏才末,月明秋又中",这两句描绘了夏天的尾声和秋天的初露,暗示时光流转。
接着,诗人通过对蟋蟀和蝉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喧闹与白天的寂静:“蛩多喧向夕,蝉寂罢吟风。”这里运用了对比手法,形象地表现出夜晚的热闹和白天的宁静。
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借景抒发,他感叹自己身处异乡,仕途不顺:“留滞周南事,苍茫阮籍穷。”这里以阮籍自比,表达了漂泊在外、境遇困顿的感慨。
最后,诗人虽然生活条件不佳,但能收到朋友的诗作,仍感到欣慰:“寄书无厚禄,犹喜见诗工。”这句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情感深沉,寓情于景,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际遇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问学要根柢,文章忌雷同。
字求反切当,义用训诂通。
纵之逼论剑,收之入檀弓。
平生苦我心,不如作一农。
林间潇洒侯,川上赤鲩公。
姑从贤者乐,勿笑鄙夫空。
秋宵引佳月,暑昼追凉风。
如此了一生,我其塞上翁。
澹澹烟覆渚,呜呜角收声。
白毫万丈光,下注千山倾。
良夜三五时,玉楼十二城。
皇天老眼开,碧湛双瞳睛。
窥我读书窗,徘徊到天明。
风从树头来,挟我入太清。
飞萤转蒿丛,熠耀徒营营。
露气下庭宇,秀爽凌冠缨。
以兹无尽景,对此不平鸣。
不如使云遮,寂历忘吾情。
一叶黄时秋气清,三山转处大江横。
禽鱼自有亲人意,草木皆能识履声。
晴望高崖寻李愿,酒行半道致渊明。
将诗与结江山好,他日来游分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