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粟悬悬左角钟,几年镇压梵王宫。
要知八万四千所,元在寻常一念中。
佛现紫金归胜地,僧誇乌石坠虚空。
毫光起处无人见,明月堂前玉几东。
粒粟悬悬左角钟,几年镇压梵王宫。
要知八万四千所,元在寻常一念中。
佛现紫金归胜地,僧誇乌石坠虚空。
毫光起处无人见,明月堂前玉几东。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佛教圣地的壮丽景象和深邃意境。开篇“粒粟悬悬左角钟,几年镇压梵王宫”两句,以生动的笔触展现了阿育王寺舍利塔的宏伟与古老,那个悬挂在左侧的铜钟似乎承载着岁月的沉重,它静默地镇守着梵天之宫,彰显出佛法的庄严与神圣。"几年"二字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厚重。
接着,“要知八万四千所,元在寻常一念中”两句则转向内心的探索,诗人通过对阿育王寺舍利塔众多佛像的描绘,表达了对佛教智慧深邃而又普遍存在的赞叹。"八万四千所"出自佛典,是指佛陀教化众生的无尽智慧,而“元在寻常一念中”则是诗人内心所悟,即这些智慧本就在平凡生活的一念之间,体现了佛法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下片“佛现紫金归胜地,僧誇乌石坠虚空”两句,以鲜明的对比手法描述了寺庙中佛像与僧侣的境况。“佛现紫金归胜地”描绘了佛祖庄严神圣的形象,似乎在告诉我们真理和胜利终将归于光辉灿烂的地方;而“僧誇乌石坠虚空”则展现了一位僧侣在幽深的岩石中修行,他的声音仿佛融入了空寂之中,体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至高无上的境界。
末两句“毫光起处无人见,明月堂前玉几东”描绘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景象。"毫光"指的是佛光,"无人见"则表达了这种神圣之光难以为凡人所见;"明月堂前玉几东"则是在这样的夜晚,寺庙前的明月下,一张洁白的玉几静静地摆放在那里,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许是等待着内心的觉悟。
整首诗通过对阿育王寺舍利塔的描绘,不仅展现了佛教艺术的辉煌,更透露出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精神世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