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毛端欲改,岁月竟相侵。
薄宦颜难彊,穷涂感易深。
旧交多得路,古道罕知音。
吾事政如此,飘零违寸心。
鬓毛端欲改,岁月竟相侵。
薄宦颜难彊,穷涂感易深。
旧交多得路,古道罕知音。
吾事政如此,飘零违寸心。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沈与求所作的《感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友情和理想的失落。
首句“鬓毛端欲改,岁月竟相侵”描绘了岁月无情,让诗人的鬓发逐渐变白,形象地展示了时间的流逝。接着,“薄宦颜难强,穷途感易深”两句,诗人感叹自己官职微薄,难以掩饰岁月带来的沧桑,身处困境,情感更加深刻。接下来,“旧交多得路,古道罕知音”表达的是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老朋友大多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而真正能理解自己内心深处的知音却寥寥无几。最后,“吾事政如此,飘零违寸心”总结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不满,尽管事情就是这样,但还是违背了自己的初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深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和理想的复杂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南屏山中五百众,大有神通并妙用。
可怜辛苦宾头卢,无时不赴檀门供。
就令侍者托钵归,眼上不惜长双眉。
问渠扇子在何处,临风更索犀牛儿。
犀牛儿吼难描摸,王维笔下丹青薄。
西湖烟雨漫遮藏,日出东山露头角。
远山近山浓淡青,朝云暮云先后生。
我楼虽小实空阔,云自往来山自横。
山耶云耶两无碍,地久天长果谁在。
渺茫蜃气等虚空,纵有轩窗宁足怪。
为爱云山搆小楼,看山看云今白头。
山形起伏只如旧,云湿云晴知几秋。
门窗向山作长揖,长揖云山两俱入。
推窗送山出楼去,山出云归楼自立。
愚公好勤不奈閒,孙孙子子厌跻攀。
眼空四海本无物,何事欲移门外山。
转蓬无定在,飘飖将何之。
未遽离本根,赖有回飙吹。
在昔从一官,整驾来南陲。
何意十载留,竟负三年期。
上有垂白亲,下有初长儿。
平生已艰瘁,况复当乱离。
及兹神武师,拓地如拾遗。
遂令客行士,秋晏薄言归。
慈母既生还,弱子亦抱持。
歌舞入故都,志愿幸无违。
鸿鹄游四海,鹪鹩守一枝。
宁守卑栖分,不随鸿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