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家书》
《寄家书》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亲老膝无侍,念子心每驰。

偶得远道书,食息联慰怡。

一月书两函,所慰亦已稀。

慨余在客中,愁病恒缘依。

委云起居好,所告能毋欺。

又恐据实陈,徒使深忧疑。

踌躇方寸中,往往难措词。

昨日乡书来,乡书亲所贻。

上言春雨多,田禾茂方滋。

海城十万户,秋穫当有期。

中言家室安,弟妹仍好嬉。

南巷观社灯,吾健孙童携。

下言墙东园,种苋还种葵。

閒时课僮灌,新绿颇离披。

寻常语琐屑,并不及寒饥。

虽不及寒饥,梦寐吾廑之。

去腊吾出门,事事手所治。

被身丝与布,下饭盐与齑。

五世儒素风,俭朴诚适宜。

所忧瓮中粟,储仅三月炊。

届今月阅五,区区终何裨?

纵堪亲朋谋,在昔索已疲。

念此怆我怀,焉忍甘粥糜?

寄书复寄书,寄书增郁伊。

居者苦莫食,行者苦莫归。

悔以侥倖心,酿为轻别离。

可怜孤泪痕,渍枕成流漪。

眼中各谋己,道路当告谁?

远望南西门,好柳青垂垂。

好云暗相弄,好风自来吹。

如见钓鱼矶,落日沧江湄。

此书达当早,我归再难迟。

寄书亦已寄,我归仍无期。

(0)
鉴赏

这首诗《寄家书》是清代诗人姚燮所作,通过一封家书的叙述,展现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忧虑。

诗中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因年老无法侍奉父母的遗憾,心中常挂念着远方的子女。收到远方的书信,虽仅每月两次,却能暂时慰藉他的思乡之情。诗人担忧自己在外漂泊,疾病缠身,难以向家人详述自己的情况,怕引起他们的担忧。在收到家书后,得知家中春雨充沛,田间作物生长茂盛,家人生活安好,尤其是孩子们的嬉戏和家庭的和谐,让诗人感到欣慰。然而,诗人在描述家书内容时,也透露出对家中生活的关心,特别是对粮食储备的忧虑,担心仅够三个月的食用,而当前时间已过半,这种忧虑并未得到缓解。

诗人反思自己因侥幸心理而选择外出,导致与家人的分离,内心充满了愧疚和悲伤。他担心家人在物质上的困苦,同时也为自己的归期未定而感到痛苦。在诗的结尾,诗人想象着家中温暖的场景,希望这封家书能够尽快送达,以便他能早日回家团聚。尽管他已经寄出了家书,但归期仍旧遥遥无期。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家书内容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庭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寄题黄应亨东明斋二首·其二

斋居雅意与谁论,会见依光沐宠恩。

惭愧野人欺我懒,相招炙背坐松根。

(0)

天迥

天迥孤帆隐约归,茫茫残照欲沉西。

寒鸦散乱知多少,飞向江头一树栖。

(0)

秋声

梦破松声枕上闻,睡魔夜半战吟魂。

初疑秋雨连江岸,乍觉寒潮上海门。

招引好风来古寺,追随月色下前村。

晚行欲问声来处,郁郁苍波漫不分。

(0)

沁园春.赠谈命许丈

客有问余,号曰汝水,逸民者谁。

是胸罗星斗,熟知天命,口分造化,妙泄天机。

百十日前,再三地说,端的秋来攀桂枝。

那时节,果鳌头高跨,鹗首横飞。君休说是谈非。

是则是干支带得来。

也要他有个、读书种子,一丁不识,富贵何为。

报道长安,梅边春色,早趁东风掠马蹄。

重逢处,办一封好纸,觅状元诗。

(0)

请御明堂斋殿

肇举明禋预戒期,请临斋殿御帘帷。

廊头万旅皆花帽,殿下千官尽绛衣。

玉辂时严三岁礼,庆霄遥望五云飞。

小臣头白供笾豆,亲见虞廷览德辉。

(0)

蓦山溪

清江平淡,疏雨和烟染。

春在广寒宫,付江梅、先开素艳。

年年第一,相见越溪东,云体态,雪精神,不把年华占。

山亭水榭,别恨多销黯。

又是主人来,更不辜、香心一点。

题诗才思,清似玉壶冰,轻回顾,落尊前,桃杏声华减。

(0)
诗词分类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诗人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