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破松声枕上闻,睡魔夜半战吟魂。
初疑秋雨连江岸,乍觉寒潮上海门。
招引好风来古寺,追随月色下前村。
晚行欲问声来处,郁郁苍波漫不分。
梦破松声枕上闻,睡魔夜半战吟魂。
初疑秋雨连江岸,乍觉寒潮上海门。
招引好风来古寺,追随月色下前村。
晚行欲问声来处,郁郁苍波漫不分。
此诗描绘了一个秋夜梦醒后的情景,开头两句“梦破松声枕上闻,睡魔夜半战吟魂”通过对比梦境与现实的声音,表现出作者从迷离的梦中清醒过来,面对的是夜半时分与睡魔搏斗的情形。第三、四句“初疑秋雨连江岸,乍觉寒潮上海门”则是作者在梦醒后的第一反应,以为外面下着秋雨,但随即意识到只是海浪拍打的声音,将外界的自然声响与内心的感受相联系。
接下来的两句“招引好风来古寺,追随月色下前村”展现了作者在秋夜中的情绪和行动。这里的“好风”可能指的是清凉的秋风,而“古寺”则给人以宁静与孤寂之感。作者似乎在寻找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最后两句“晚行欲问声来处,郁郁苍波漫不分”表达了作者夜晚外出时想要询问那些声音来自何方,但却被周围环境中的水波所环绕,声音交织在一起,难以分辨。这里的“郁郁苍波”描写了水声连绵不绝,而“漫不分”则表达了一种迷茫和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秋夜自然声响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在深夜梦醒后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现实与梦境的辨别,也有对孤寂与宁静的追求,更有对未知声音来源的好奇和探索。诗中秋声、月色、古寺等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深邃而又迷离的秋夜图景。
峭壁苍苍苔色新,无风晴景自胜春。
不知何树幽崖里,腊月开花似北人。
驱羸多自感,烟草远郊平。
乡路几时尽,旅人终日行。
渡边寒水驿,山下夕阳城。
萧索更何有,秋风两鬓生。
伯阳宫馆好烟霞,知换浮生几岁华。
虽访灵芝身不远,未逢真诀道还赊。
玉清难测无穷景,金露能摧有限花。
南待总抛荣辱了,始应亲近得仙家。
北塔凌空虚,雄观压川泽。
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
遥对黄金台,浮辉乱相射。
盘梯接元气,半壁栖夜魄。
稍登诸劫尽,若骋排霄翮。
向是沧洲人,已为青云客。
雨飞千栱霁,日在万家夕。
鸟处高却低,天涯远如迫。
江流入空翠,海峤现微碧。
向暮期下来,谁堪复行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