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汝明以诗谢饷菊次韵二首·其二》
《汝明以诗谢饷菊次韵二首·其二》全文
宋 / 葛胜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和气凝阳更递通,露根移得自蚕丛。

分明般若圆明相,误落柴桑酒盏中。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葛胜仲所作的《汝明以诗谢饷菊次韵二首(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与哲理,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感悟。

“和气凝阳更递通”,开篇即以“和气”、“阳”、“递通”三个词组描绘了一幅和谐、流转的画面,暗示着自然界中阴阳调和、万物生长的景象。这里的“和气”不仅指自然界的和谐之气,也暗含了人与人之间、心与物之间的和谐关系。

“露根移得自蚕丛”,这一句通过“露根”与“蚕丛”的联系,巧妙地将自然界的植物生长过程与人类社会中的迁移、传承相联结。这里“蚕丛”可能是指古代蜀地的先民,象征着历史的传承与文化的积淀。整句诗意在表达,如同植物从露水滋养中汲取生命之力一般,人类社会中的文化、知识亦需不断传承与发展。

“分明般若圆明相,误落柴桑酒盏中”,这两句诗运用了佛教中的“般若”(智慧)概念,与儒家的“圆明”(圆满、光明)相融合,表达了诗人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然而,“误落柴桑酒盏中”则以一种幽默而略带讽刺的方式,指出即便是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人们也可能忽视了这些深邃的智慧与真理。柴桑,据传为陶渊明的故乡,此处借指日常生活或世俗生活,强调了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真谛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人生哲理的结合,探讨了和谐共生、传承发展、智慧追求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真理的主题,体现了诗人对宇宙、人生及社会的深刻洞察与思考。

作者介绍

葛胜仲
朝代:宋   字:鲁卿   籍贯:丹阳(今属江苏)   生辰:1072~1144

葛胜仲 (1072~1144) 宋代词人,字鲁卿,丹阳(今属江苏)人。绍圣四年(1097)进士。元符三年(1100),中宏词科。累迁国子司业,官至文华阁待制。卒谥文康。宣和间曾抵制征索花鸟玩物的弊政,气节甚伟,著名于时。与叶梦得友密,词风亦相近。有《丹阳词》。 
猜你喜欢

五子相送至湖陵

中年患别多作别,早日讳穷常得穷。

勿云一水四十里,衣冠塞郭何人同。

周生子病辍身出,刘子远来今几日。

石家仲叔好少年,颇能厌俗从吾律。

魏君不独相从早,自君之来吾却扫。

岁月磨人孰能久,反覆看渠难得好。

湖陵古城风日寒,情义乃知生别难。

高怀已为故人尽,交道应留后代看。

(0)

同道士钱泠然寻涧水源

晓领黄冠子,步寻东涧源。

拖筇探清浅,垂手弄潺湲。

岸阁残花片,槎留旧涨痕。

凤潜丹穴邃,龙卧古潭浑。

脩竹青垂荫,长萝翠可扪。

忽惊穿药圃,不觉到云根。

嶝外看飞鸟,崖边见饮猿。

援琴写山水,布席坐兰荪。

白石支棋局,青沙藉酒尊。

醉歌归路稳,洞口月黄昏。

(0)

夜雨

十月天犹雨,三更月失明。

溟濛才洒润,点滴不成声。

辟户风烟入,投林鸟雀轻。

旅怀终易感,倏起别离情。

(0)

元日雪二首·其二

度腊阙三白,开正还积阴。

炊烟茅舍湿,噪雀暮枝深。

短发千方误,中年万里心。

成书著岩穴,或有后人寻。

(0)

绝句二首·其二

密密丹房叠叠花,一枝临路为人斜。

丁宁语鸟传春意,白下门东第几家。

(0)

十八日观潮·其二

眼看白浪覆青山,谁信黄昏去复还。

纵使百年终有尽,何须豪横诧吴蛮。

(0)
诗词分类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诗人
张溥 方维仪 洪遵 纪映淮 刘珏 章有湘 嵇曾筠 陈鸿寿 本寂 王之涣 滕宗谅 道济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