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木藏钟,轻烟笼角,几家帘幕灯光。
暮砧声断,空壁锁寒螀。
入袂西风阵阵,彻醉骨、都不胜凉。
栏干外,依稀嫩竹,月色冷如霜。仙乡。
何处是,云深路杳,不念刘郎。
但画桥流水,依旧垂杨。
要见时时便是,一向价、只作寻常。
争知道,愁肠泪眼,独自个重阳。
疏木藏钟,轻烟笼角,几家帘幕灯光。
暮砧声断,空壁锁寒螀。
入袂西风阵阵,彻醉骨、都不胜凉。
栏干外,依稀嫩竹,月色冷如霜。仙乡。
何处是,云深路杳,不念刘郎。
但画桥流水,依旧垂杨。
要见时时便是,一向价、只作寻常。
争知道,愁肠泪眼,独自个重阳。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沈蔚的作品,名为《满庭芳·其三》。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一种淡远和超脱的情怀,以及对往昔时光的回忆与留恋。
"疏木藏钟,轻烟笼角,几家帘幕灯光。"
这几句描绘出了一幅静谧的夜景图,疏朗的树木间隐约可见寺庙中的钟声,而轻柔的烟雾缭绕着屋角,几个家庭的窗户里透露出温馨的灯光。这样的意境营造出了一个安静而又略带神秘的夜晚氛围。
"暮砧声断,空壁锁寒螀。"
暮色中传来的是木鱼敲击的声音,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声音逐渐消散,只留下了空荡的墙壁上仿佛能听到微弱的虫鸣。这种对比强烈地表达了夜晚的寂静。
"入袂西风阵阵,彻醉骨、都不胜凉。"
这里描述的是西风轻拂衣襟,每一次这样的触感都让人感到彻骨的清凉。这不仅是对物理环境的描写,更蕴含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冷清。
"栏干外,依稀嫩竹,月色冷如霜。"
诗中又转向了园中的景象,栏杆之外是细弱的竹子,而月光则给人一种冰凉如霜的感觉,这种对比增添了一份淡远。
"仙乡。何处是,云深路杳,不念刘郎。"
这里提及“仙乡”,通常指的是仙境或理想中的美好地方,但诗中并未直接描绘,而是通过“云深路杳”来暗示其难以触及的神秘性。而最后一句,“不念刘郎”,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情感的态度。
"但画桥流水,依旧垂杨。要见时时便是,一向价、只作寻常。"
诗人描述了一个美丽的景象——画中之桥与流水,以及垂挂着柳絮的景色。这一切都是那么平常而又亲切,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显得格外珍贵。
"争知道,愁肠泪眼,独自个重阳。"
最后一句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忧郁,他独自一人在深秋之中,面对着连绵不断的忧思和孤独,无法解脱,只能以泪洗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以及对往昔情感的回忆与留恋,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情怀。诗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孤独忧思的表达,是一首深含哲理且富有意境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