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穴隙可钻窥,常恐冥行践骇机。
恰则赐环烦内引,俄然只履已西归。
都忘紫禁烟花绕,绝喜青山笋蕨肥。
应被水村翁冷笑,争墩未了又争矶。
别无穴隙可钻窥,常恐冥行践骇机。
恰则赐环烦内引,俄然只履已西归。
都忘紫禁烟花绕,绝喜青山笋蕨肥。
应被水村翁冷笑,争墩未了又争矶。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诸公载酒贺余休致水村农卿有诗次韵(其三)》。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表达隐居生活乐趣和对世俗争斗不屑一顾的情感之作。
"别无穴隙可钻窥,常恐冥行践骇机。"
这两句诗表明作者在隐居的生活中,对于外界的动向已经不再关心,也不愿意去探究或了解,只怕自己的行动会触犯什么不应该触犯的禁忌。
"恰则赐环烦内引,俄然只履已西归。"
这两句描绘了作者在山中偶得佳人赠送的玉环,将其佩戴在身,而后又匆忙返回隐居之地的场景,显示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在的生活态度。
"都忘紫禁烟花绕,绝喜青山笋蕨肥。"
这里,作者表达了对皇宫生活的淡忘和对自然山林美好的享受。紫禁指的是帝王的宫殿,而青山中的笋蕨(一种野生植物)则代表了大自然中简单而纯粹的生命力。
"应被水村翁冷笑,争墩未了又争矶。"
最后两句诗显示了作者对于那些还在世俗纷争中的人的看法。水村翁是指隐居于水边的老者,而争墩和争矶则象征着人们在权力、地位上的无休止争斗。作者以一种超然的态度来观察这些现象,显得十分冷静和淡漠。
整首诗通过对比隐居生活与世俗纷争,展现了作者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外界喧嚣的一种批判态度。
怪春江、许多油碧愁痕。
重问人面桃花,依旧是朱门。
能几渡江桃叶,已有人迎接,剩得桃根。
更替人指点,珠宫旧榜,题字犹存。
江皋解佩,惊鸿照影,沈醉天昏。
拥髻银灯,何苦共、落红惆怅,同调伤春。
窥江胡马,望眼烽烟,早销魂。
待不去,向花丛、取次低头,只合除却巫云。
又金棺闭了,全凋孝绰三人。
是曾祭徐君,摧藏掩抑,独倍伤神。
禁他五年肠断,已卷葹、不死是前身。
到底山丘华屋,生前遗迹陈因。人琴恸况牙琴。
同调话频仍。数茗碗炉香,书签药裹,月夕花晨。
如今济尼重问,怆谢家、林下渺音尘。
看取童牙孤露,他年头角嶙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