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
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
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
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
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
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
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
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展现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情感和心态。诗中的“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两句,以历史上的孙武(即孙子)和屈原为例,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志向的追求和仰慕。
"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则写出了诗人开始创作时的心情和境界,"铜台"指的是古代用来悬挂书卷的架子,"初下笔"意味着刚刚开始写作,而"乐观"表明了诗人的愉悦心态,"正飞缨"则形象地描绘出文思泉涌、笔墨飞扬的情景。
接下来的"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文章的力量和影响,如同凌云之势,令人敬畏,同时也传达出诗文对世人的震撼,如同掷地的声音。
最后,“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表明了诗人追求创新、开创先河的态度,以及超越常规、不再拘泥于古人成说的大手笔意境。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自信,以及对于超越前人的强烈愿望。
山沟石破碎,步步苦跛蹩。
引手落鹳巢,斗削太古铁。
寒潭莹深碧,中有蜿蜒穴。
昔闻二龙子,亲受尊师诀。
当空一指禅,刹那悟生灭。
龙来涧自清,龙去井不竭。
侧耳疑风霆,沃盥未敢亵。
瘦影落危厓,丛芦卷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