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赋》
《赋》全文
唐 / 李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

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

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

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

(0)
注释
布义:推崇道义。
孙卿子:指荀子,名况,战国时期儒家学者。
登高:比喻高尚的追求或情感表达。
楚屈平:指楚国诗人屈原。
铜台:古代的铜制书桌或写作平台。
乐观:积极开朗的心态。
飞缨:形容文辞飞扬,气势磅礴。
乍有:突然显现。
掷地声:形容文章有力,掷地有声。
造端:开创、创始。
长体物:全面描绘事物,注重细节。
无复:不再。
大夫:古代官职,此处可能指诗人不再局限于这一身份。
翻译
推崇道义如孙卿子,如同屈原登高抒怀。
他开始在铜台上挥毫泼墨,抱持着积极乐观的态度。
他的诗作初现凌云壮志,掷地有声,充满力量。
他创作的诗篇始终关注万物,不再局限于大夫的身份标签。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作品,展现了诗人登高远望时的情感和心态。诗中的“布义孙卿子,登高楚屈平”两句,以历史上的孙武(即孙子)和屈原为例,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志向的追求和仰慕。

"铜台初下笔,乐观正飞缨"则写出了诗人开始创作时的心情和境界,"铜台"指的是古代用来悬挂书卷的架子,"初下笔"意味着刚刚开始写作,而"乐观"表明了诗人的愉悦心态,"正飞缨"则形象地描绘出文思泉涌、笔墨飞扬的情景。

接下来的"乍有凌云势,时闻掷地声"一句,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了诗人文章的力量和影响,如同凌云之势,令人敬畏,同时也传达出诗文对世人的震撼,如同掷地的声音。

最后,“造端长体物,无复大夫名”表明了诗人追求创新、开创先河的态度,以及超越常规、不再拘泥于古人成说的大手笔意境。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情和自信,以及对于超越前人的强烈愿望。

作者介绍
李峤

李峤
朝代:唐   字:巨山   籍贯:赵州赞皇(今属河北)   生辰:644~713

李峤(645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唐朝宰相。李峤出身于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以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他在武后、中宗年间,三次被拜为宰相,官至中书令,阶至特进,爵至赵国公。睿宗时贬任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别驾任上,终年七十岁。
猜你喜欢

春夜宿葭露山房

短棹平移傍晚汀,看花郭外旧轩棂。

酒杯未放佳辰过,漏板仍容静夜听。

吟爱埽门三径绿,卧同蹋壁一镫青。

珑珑只是愁春减,湖汊风来解掣铃。

(0)

刺桐花

黄童墓下听排衙,定省余闲坐碧纱。

今日重来遗老尽,道旁开遍刺桐花。

(0)

彭城夜雨寄家兄艺园

河干一夜听萧瑟,春雨凄同秋雨声。

惆怅对床人万里,果然漂泊在彭城。

(0)

谒少陵祠·其二

翠竹斜笼径,幽花浅映池。

交游鸥鸟在,心事子规知。

稷契生平志,乾坤绝妙辞。

典型垂往哲,舍此欲何师。

(0)

卢师山秘魔厓

山沟石破碎,步步苦跛蹩。

引手落鹳巢,斗削太古铁。

寒潭莹深碧,中有蜿蜒穴。

昔闻二龙子,亲受尊师诀。

当空一指禅,刹那悟生灭。

龙来涧自清,龙去井不竭。

侧耳疑风霆,沃盥未敢亵。

瘦影落危厓,丛芦卷秋雪。

(0)

严先生钓台

不饵帝王钩,东归狎水鸥。

早知渠物色,一并脱羊裘。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郑真 王渐逵 曾丰 石宝 王圭 徐庸 李流谦 凌云翰 贝琼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