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外寻君系短篷,芦花深映夕阳红。
江东似尔真公瑾,吴下何人更阿蒙。
淅沥商风回锦树,飞扬春雪和丝桐。
纸窗竹屋青荧处,苦忆疏灯夜半同。
郭外寻君系短篷,芦花深映夕阳红。
江东似尔真公瑾,吴下何人更阿蒙。
淅沥商风回锦树,飞扬春雪和丝桐。
纸窗竹屋青荧处,苦忆疏灯夜半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郭外访友的情景,以夕阳下的芦花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氛围。首联“郭外寻君系短篷,芦花深映夕阳红”直接点明了访友的地点与环境,短篷系于岸边,芦花与夕阳相互映衬,画面感十足。
颔联“江东似尔真公瑾,吴下何人更阿蒙”运用了典故,将友人比作三国时期的周瑜(公瑾),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并以“阿蒙”自谦,暗示自己在才华上不及友人,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与自我反省。
颈联“淅沥商风回锦树,飞扬春雪和丝桐”描绘了自然景象,商风轻拂,锦树摇曳,春雪飘落,丝桐共鸣,展现了四季变换中的和谐之美,也寓意着友情的深厚与永恒。
尾联“纸窗竹屋青荧处,苦忆疏灯夜半同”则转向内心情感的抒发,想象着友人居住的简朴小屋,以及曾经共度的夜晚,灯光微弱却温暖人心,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怀念与对友情的珍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比喻,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深层次地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刻感悟,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华人以娼为败风,东人以娼作奉公。
王家徵税夜夜同,公娼厅事明灯红。
插花盈头发一蓬,花布裹身舞氋氃。
贴腰作褥系腰后,人各一端摇玲珑。
比目交颈记点钟,无遮、无碍雌与雄。
从此烟花添故事,不须羞涩如吴侬。
海疆起戎马,七日陷全台。
争望王师至,慷慨蓝侯来。
舟楫上鲲身,风利布帆开。
指挥悉如意,澄清见将才。
小丑不足数,大敌何有哉!
海岱千里间,事后薙蒿莱。
最难戎幕里,帷幄储真材。
鹿洲蓝先生,文治佐鸿裁。
至今海山际,文章达上台。
谁知陵谷事,扫地如尘埃!
怀古心滋戚,感时心愈哀。
当初凭眺地,处处生莓苔。
三年兵燹内,楼舍为煤炱。
礼乐亦已废,坛庙况又灾。
鲁国有诸生,抱器耻徘徊。
招魂望漳浦,酌酒祭一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