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霾迩日频,正愁旱象作。
傍晚复彭盛,踟躇靡惕若。
无何势少却,油云催雨脚。
淅洒渐入夜,繁忧变慰乐。
惟虞欠沾足,无眠屡量度。
问我何亟亟,曰此民命托。
风霾迩日频,正愁旱象作。
傍晚复彭盛,踟躇靡惕若。
无何势少却,油云催雨脚。
淅洒渐入夜,繁忧变慰乐。
惟虞欠沾足,无眠屡量度。
问我何亟亟,曰此民命托。
这首《夜雨》是清朝诗人弘历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面对连续的风霾和担忧旱象时的心情,以及傍晚时分突然出现的乌云催促着雨水降临的情景。诗人细腻地描述了从焦急到欣慰的心理变化过程。
首句“风霾迩日频”点明了天气状况,连续的风霾让人心情沉重。接着,“正愁旱象作”表达了对可能到来的干旱的忧虑。傍晚时分,乌云聚集,预示着雨的到来,但诗人的内心仍充满犹豫与不安。“无何势少却,油云催雨脚”生动地描绘了乌云逐渐逼近,催动着雨滴落下。
随着雨的降临,“淅洒渐入夜”,雨声渐渐融入夜晚的宁静之中。这不仅带来了物理上的滋润,也给诗人的心灵带来了慰藉,使他从繁重的忧虑中解脱出来,变得轻松愉快。“繁忧变慰乐”形象地展现了这种心理转变。
最后,诗人以“惟虞欠沾足,无眠屡量度”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希望这场雨能足够滋润大地,满足农作物的需求。同时,他也反思自己的急切心情,意识到这是百姓生活的寄托所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自然景象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以及在自然现象面前的人类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