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惭闲索居,岂贪颜色盛。
爱渠真不言,可以通三径。
自惭闲索居,岂贪颜色盛。
爱渠真不言,可以通三径。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余靖的作品,表达了诗人闲居生活中的自我反省和淡泊名利的情怀。"自惭闲索居,岂贪颜色盛"一句中,“自惭”意味着自我谦虚和自责,而“闲索居”则描绘出一种清贫且不求闻达的生活状态。"岂贪颜色盛"表明诗人并非贪图外界的繁华与荣耀,反而倾向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
接着,“爱渠真不言,可以通三径”一句中,“爱渠”指的是对清净之物或环境的喜爱,而“真不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内在情感和思想的保留,不愿随意倾诉。"可以通三径"暗示着诗人的这种生活态度能够使他与自然和谐相处,达到一种精神上的自在。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诗人的内省和对清贫生活的赞美,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岁维戊子,月建乙卯。饥谨为灾,多食不饱。
当胃腕间,如虚若燥。小妇不量,多病又恼。
薪贵于玉,人贱于畜。一豕万钱,一妾斗粟。
见于陌者,藤行肿足。路有死人,白茅不束。
濯濯者山,明星粲粲。吁嗟广厦,雕梁析爨。
鸠居鹊巢,主人鼠窜。不能鼠窜,朝夕供飧。
虽则供飧,犹怒不繁。束刀入市,夺民之食。
驾言行迈,掳民供役。千里不饭,中道绝息。
娥娥者妆,罗列成行。几微失意,饮剑以亡。
或挞未死,逐出路傍。见者吞泣,不敢匿藏。
莫高匪山,莫卑匪履。行行行行,必有终止。
民之憔悴,莫甚于此。哀哀苍天,乱何时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