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飒清风至,悠然发思端。
入林翻别叶,绕树败红兰。
晓拂轻霜度,宵分远籁攒。
稍依帘隙静,遍觉坐隅寒。
乍逐惊蓬振,偏催急漏残。
遥知洞庭水,此夕起波澜。
萧飒清风至,悠然发思端。
入林翻别叶,绕树败红兰。
晓拂轻霜度,宵分远籁攒。
稍依帘隙静,遍觉坐隅寒。
乍逐惊蓬振,偏催急漏残。
遥知洞庭水,此夕起波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秋时节的意境,诗人在清风中感受到了凉爽和思念。"悠然发思端"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从容不迫又带着一定的忧愁。"入林翻别叶"和"绕树败红兰"则是对景物变化的细腻描写,表现出秋天的色彩和氛围。
"晓拂轻霜度"和"宵分远籁攒"进一步渲染了清晨和夜晚的寒意,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静谧感。诗人似乎在寻找一处安静之地,通过"稍依帘隙静"来表达这种愿望。
然而,即便是在安静中,也难以避免"遍觉坐隅寒"的感觉,这反映出外界环境的影响力。随后"乍逐惊蓬振"和"偏催急漏残"则描绘了时间紧迫,可能是对生命流逝速度的一种感慨。
最后两句"遥知洞庭水,此夕起波澜"则将个人情感与更广阔的自然景观相连,通过远方洞庭湖的波澜来象征内心的动荡。这也许是诗人对未来的担忧或者对世界变化的一种预感。
总体来说,这首诗以清风为契机,展现了诗人的情感流转和内心世界。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诗人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忧思和对自然万象的深切感受。
我久思题松路仙岩王蒙所作之长歌,意有弗快把笔欲吟行复舍。
试语巧迟拙速论诗流,应有闻之掉头长笑者。
是时快雨初霁长烟收,值我香山偶消夏。
画耶境耶两适合,况当勤政召对之馀几务寡。
日中必熭操刀割,时不可失兴会惹。
反愁浑浑浩浩难为拈,亦惟就其所具天然丘壑一粗写。
岭虽险而可登,磴纵窄而堪下。
峭笋天齐,飞流珠泻。古木怪石,支撑厏厊。
翔雁阁于木末,知谁悟乎般若。
荡扁舟于溪滨,又谁钓竿之独把。
曾青相蔽亏,纷不辨梧槚。
更爱閒閒结茅屋,高僧仿佛东林社。
雄乎博乎钤山堂之旧物,而画禅室所藏也。
忆昔膝下时,依依切孺慕。
北方例春旱,岁岁烦圣虑。
殷忧每先期,赈恤筹补助。
常见传六膳,有时忘下箸。
窃谓愁劳过,欲慰意转惧。
微诚荷恩鉴,首肯无诃怒。
恒于祈请所,命代申忱素。
岂知慈爱中,诲训于兹寓。
今为切已事,旱暵况频遇。
任同德霄壤,惭畏日增遽。
敕几戒终怠,调元愧六幕。
稍可自信者,良心尚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