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得尘劳息,须依善知识。
若肯慈悲学,发愿施心力。
入泥并入水,莫作闲戏剧。
扬眉动目庭,法身无穷极。
于中习懒者,管取没饭吃。
趁队只□饱,披毛无了日。
不信佛乘经,逐末本却失。
咄哉大丈夫,你乘谁气力。
当本无我人,贪忙有何益。
何似歇无明,听吹无孔笛。
五音六律全,皓月悲风寂。
一声宇宙宽,个中闻的实。
和同为智身,无物堪遮窒。
奉劝草木影,闲时急收拾。
未得尘劳息,须依善知识。
若肯慈悲学,发愿施心力。
入泥并入水,莫作闲戏剧。
扬眉动目庭,法身无穷极。
于中习懒者,管取没饭吃。
趁队只□饱,披毛无了日。
不信佛乘经,逐末本却失。
咄哉大丈夫,你乘谁气力。
当本无我人,贪忙有何益。
何似歇无明,听吹无孔笛。
五音六律全,皓月悲风寂。
一声宇宙宽,个中闻的实。
和同为智身,无物堪遮窒。
奉劝草木影,闲时急收拾。
这首诗是宋代禅师释印肃的《示徒(其二)》,以教诲徒众的口吻,强调修行的重要性。诗中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提倡学习佛法,慈悲为怀,发愿行善,不作戏耍。诗人告诫弟子们要专注于内心修炼,不可懈怠,否则将面临无果的结局。他强调佛教修行的本质在于去除妄念,回归清净,通过音乐与自然的声音体验宇宙的广大与深远。最后,他劝导一切众生,包括草木之灵,应把握时机,及时醒悟,提升智慧,去除遮蔽。
诗中的语言质朴而深沉,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注重实践和内心的教诲风格。通过比喻和象征,释印肃引导弟子们深入理解佛法,追求真正的解脱。
浮云流水心,只是爱山林。
共恨多年别,相逢一夜吟。
既能持苦节,勿谓少知音。
忆就西池宿,月圆松竹深。
一奏胡笳客未停,野僧还欲废禅听。
难将此意临江别,无限春风葭菼青。
悲落桐。落桐早霜露。燕至叶未抽。鸿来枝已素。
本出龙门山。长枝仰刺天。上峰百丈绝。
下趾万寻悬。幽根已盘结。孤枝复危绝。
初不照光景。终年负霜雪。自顾无羽仪。
不愿生曲池。芬芳本自乏。华实无可施。
匠者特留眄。王孙少见之。分取孤生蘖。
徙置北堂陲。宿茎抽晚干。新叶生故枝。
故枝虽辽远。新叶颇离离。春风一朝至。
荣华并如斯。自惟良菲薄。君恩徒照灼。
顾已非嘉树。空用凭阿阁。愿作清庙琴。
为舞双玄鹤。薜荔可为裳。文杏堪作梁。
勿言草木贱。徒照君末光。末光不徒照。
为君含噭咷。阳柯绿水弦。阴枝苦寒调。
厚德非可任。敢不虚其心。若逢阳春至。
吐绿照清浔。
《八咏诗·其四霜来悲落桐》【南北朝·沈约】悲落桐。落桐早霜露。燕至叶未抽。鸿来枝已素。本出龙门山。长枝仰刺天。上峰百丈绝。下趾万寻悬。幽根已盘结。孤枝复危绝。初不照光景。终年负霜雪。自顾无羽仪。不愿生曲池。芬芳本自乏。华实无可施。匠者特留眄。王孙少见之。分取孤生蘖。徙置北堂陲。宿茎抽晚干。新叶生故枝。故枝虽辽远。新叶颇离离。春风一朝至。荣华并如斯。自惟良菲薄。君恩徒照灼。顾已非嘉树。空用凭阿阁。愿作清庙琴。为舞双玄鹤。薜荔可为裳。文杏堪作梁。勿言草木贱。徒照君末光。末光不徒照。为君含噭咷。阳柯绿水弦。阴枝苦寒调。厚德非可任。敢不虚其心。若逢阳春至。吐绿照清浔。
https://shici.929r.com/shici/wxk81S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