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筵红烛,酒三行以后,拍张言志。
但得索郎同旅语,眼底何知许事。
如此良宵,为招座客,各试平生技。
蔗竿为仗,下阶三中其臂。
便拟火底调笙,柱间缚角,演出鱼龙戏。
打鼓朅来骑屋栋,竟作掺挝而起。
人笑颠狂,我誇跌宕,任达为佳耳。
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
锦筵红烛,酒三行以后,拍张言志。
但得索郎同旅语,眼底何知许事。
如此良宵,为招座客,各试平生技。
蔗竿为仗,下阶三中其臂。
便拟火底调笙,柱间缚角,演出鱼龙戏。
打鼓朅来骑屋栋,竟作掺挝而起。
人笑颠狂,我誇跌宕,任达为佳耳。
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
这首《念奴娇》由清代诗人杨芳灿所作,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与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开篇“锦筵红烛”,描绘出一场华美的宴席,红烛映照下的锦缎桌布,营造出热烈而浪漫的氛围。接着,“酒三行以后”一句,点明了宴饮的进行,人们在酒香四溢中畅谈欢笑。
“拍张言志”则暗示了宴会中的即兴表演或发言,每个人都在这个场合中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愿望。“但得索郎同旅语”一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叙衷肠的心愿,体现了深厚的情谊。接下来的“眼底何知许事”则流露出对人生百态的感慨,以及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探索。
“如此良宵,为招座客,各试平生技”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欢乐气氛,每个人都在这个美好的夜晚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技艺。“蔗竿为仗,下阶三中其臂”可能是指某种游戏或表演,通过这样的活动增加了宴会的趣味性。
“便拟火底调笙,柱间缚角,演出鱼龙戏”描述了更为精彩的表演场景,火光中调笙奏乐,柱间悬挂动物角角,演绎着各种奇幻的鱼龙故事,充满了想象与创意。
“打鼓朅来骑屋栋,竟作掺挝而起”则描绘了一种独特的表演方式,击鼓者骑在屋脊上,进行激烈的打击,这种大胆的举动无疑增添了表演的惊险与刺激。
“人笑颠狂,我夸跌宕,任达为佳耳”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自由奔放生活方式的欣赏与自豪,认为这种随性洒脱才是生活的真谛。
最后,“谁能端坐,读书作老博士”则是对传统学者形象的反讽,诗人更倾向于享受生活带来的乐趣与激情,而不是沉溺于书斋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念奴娇》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清代文人雅士在宴会上的狂欢与自我表达,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激情与个性的追求。
干戈无恙皖公秋,开尽芙容建业舟。
虎观春官趋北阙,雁行秋色近南州。
程催彭蠡归应早,累谢樊城始自由。
春酒老亲兄弟寿,朔风莫上五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