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明无雨亦沾衣,细雨何妨征盖飞。
横岭侧峰入葱茜,玉梅翠竹沐□㵟。
漫嫌远岫藏青霭,恰喜浓膏遍绿畿。
霁景太湖云入望,九龙暂待翠华归。
晴明无雨亦沾衣,细雨何妨征盖飞。
横岭侧峰入葱茜,玉梅翠竹沐□㵟。
漫嫌远岫藏青霭,恰喜浓膏遍绿畿。
霁景太湖云入望,九龙暂待翠华归。
这首诗描绘了雨中游览锡山的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中景色的独特魅力。首句“晴明无雨亦沾衣”与下句“细雨何妨征盖飞”形成对比,表达了即使在晴朗无雨时,也仿佛能感受到细雨的滋润,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接着,“横岭侧峰入葱茜,玉梅翠竹沐□㵟”两句,通过描绘山岭、梅花和翠竹在雨中的景象,营造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展现出雨中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漫嫌远岫藏青霭,恰喜浓膏遍绿畿”则表达了诗人对雨后山峦间云雾缭绕、绿意盎然的景象的喜爱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大自然变化无常的欣赏态度。“霁景太湖云入望,九龙暂待翠华归”最后两句,将视线转向远方的太湖,想象着雨后云开见日的情景,以及等待着帝王归来的情境,既展现了宏大的自然景观,又融入了历史文化的元素,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雨中锡山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赞美,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法相院中长耳僧,早空诸相藏锋棱。
一朝永明偶饶舌,结跏俄顷惊肤冰。
应身历劫住山寺,定光一线燃龛灯。
我寻春茶数来止,但赏修竹青层层。
忽逢大身仰突兀,老樟分干双龙腾。
互如天柱伸两戒,矫若云翼张孤鹏。
神物不敢臆年代,但识倒挂千岁藤。
山僧筑阁度长夏,片枝所覆苍云崩。
四时风雨扫落叶,老衲伛偻阶难升。
散原老人诧一见,平生奇观嗟未曾。
匡庐五爪震寰宇,对此只落声闻乘。
遁世无闷亦有待,发幽奇句精灵凭。
高吟千里起钟阜,伫听夜半霜钟应。
《法相寺中老樟一株双干皆大十围其本殆不可量不知何代物也散原老人属同赋之》【清·陈曾寿】法相院中长耳僧,早空诸相藏锋棱。一朝永明偶饶舌,结跏俄顷惊肤冰。应身历劫住山寺,定光一线燃龛灯。我寻春茶数来止,但赏修竹青层层。忽逢大身仰突兀,老樟分干双龙腾。互如天柱伸两戒,矫若云翼张孤鹏。神物不敢臆年代,但识倒挂千岁藤。山僧筑阁度长夏,片枝所覆苍云崩。四时风雨扫落叶,老衲伛偻阶难升。散原老人诧一见,平生奇观嗟未曾。匡庐五爪震寰宇,对此只落声闻乘。遁世无闷亦有待,发幽奇句精灵凭。高吟千里起钟阜,伫听夜半霜钟应。
https://shici.929r.com/shici/8FVUYRjqsL.html
有欢非世同,有泪当自咽。
我生眷师友,半世芳馨绝。
菲菲九渊底,峨峨千仞雪。
波流万人海,吊影弥孤孑。
繁冤枕遗书,魂梦向谁说。
悱恻散原翁,湘累通一脉。
夜过拾丛残,同命在芳洁。
归眠月皎皎,窈窕哀辗侧。
孤奏起骚魂,使我寒灰热。
哀哉廿年事,龙战水火烈。
熙宁荐士初,程颢泪已滴。
珍瘁帝何心,万流杂喧吸。
消息理则微,遂至三纲裂。
声放还复吞,忧端不可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