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散原先生夜过观先师关先生及强甫遗稿感而有诗奉答一首》
《散原先生夜过观先师关先生及强甫遗稿感而有诗奉答一首》全文
清 / 陈曾寿   形式: 古风

有欢非世同,有泪当自咽。

我生眷师友,半世芳馨绝。

菲菲九渊底,峨峨千仞雪。

波流万人海,吊影弥孤孑。

繁冤枕遗书,魂梦向谁说。

悱恻散原翁,湘累通一脉。

夜过拾丛残,同命在芳洁。

归眠月皎皎,窈窕哀辗侧。

孤奏起骚魂,使我寒灰热。

哀哉廿年事,龙战水火烈。

熙宁荐士初,程颢泪已滴。

珍瘁帝何心,万流杂喧吸。

消息理则微,遂至三纲裂。

声放还复吞,忧端不可掇。

(0)
鉴赏

这首诗是陈曾寿在清末近现代初所作,名为《散原先生夜过观先师关先生及强甫遗稿感而有诗奉答一首》。诗中表达了对师友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历史事件的感慨。

首句“有欢非世同,有泪当自咽”,诗人感叹与世间的欢乐不同,面对悲伤只能独自承受。接着,“我生眷师友,半世芳馨绝”表达出对师友的深深眷恋,以及与他们共度的美好时光已经消失。

“菲菲九渊底,峨峨千仞雪”运用比喻手法,将师友的品质比作深不见底的深渊和高耸入云的雪山,赞美他们的高尚品德。接下来,“波流万人海,吊影弥孤孑”描绘了在人海中孤独漂泊的形象,表达了对师友的怀念。

“繁冤枕遗书,魂梦向谁说”描述了诗人因师友离世而产生的痛苦,只能在梦中寻求慰藉。“悱恻散原翁,湘累通一脉”进一步表达了对师友的深切怀念,以及与他们精神上的共鸣。

“夜过拾丛残,同命在芳洁”表现了诗人夜晚经过师友的遗物时的悲痛心情,以及与师友共同追求纯洁美好生活的愿望。“归眠月皎皎,窈窕哀辗侧”描绘了诗人夜晚归家,月光皎洁,内心充满哀伤的情景。

最后,“孤奏起骚魂,使我寒灰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激愤与哀伤,仿佛在呼唤师友的灵魂。“哀哉廿年事,龙战水火烈”感叹过去二十年的艰难岁月,如同龙争虎斗般激烈。“熙宁荐士初,程颢泪已滴”回忆起熙宁年间推荐人才的场景,程颢的眼泪已滴落,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珍瘁帝何心,万流杂喧吸”表达了对统治者不顾人民疾苦的不满。“消息理则微,遂至三纲裂”指出信息的传递可能微小,却导致了社会伦理道德的崩塌。“声放还复吞,忧端不可掇”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担忧,声音虽放,却难以平息,忧愁无处可寻。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师友的深情怀念,也有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和对社会现实的忧虑。

作者介绍

陈曾寿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十五

学道如钻火,逢烟未可休。

直待金星现,曹门取郑州。

(0)

偈颂一百三十三首·其四

无愧于心对圣僧,不图人爱爱人憎。

打刀不是并州铁,谁与诸方剪葛藤。

(0)

九日周国正席间分韵

我家南山陲,九日空自知。

抱病起登台,茱菊随所宜。

主称时序嘉,领客相娱嬉。

烟云开远村,城郭横近溪。

当年漉巾陶,何事独绕篱。

醒醉一笑尔,千古无庸悲。

秋风缓摇落,挥杯且题诗。

(0)

出郊劝农·其三

小麦含花大麦黄,一年春事已相将。

篮舆遍入三精舍,拨得公家半日忙。

(0)

子长见示汪枢密游齐山诗因次其韵

莫莫休休祇欲闲,贵池误照野人颜。

好诗如见元枢面,佳境仍逢相国山。

谈笑从容禅榻畔,翠微彷佛梦魂间。

吾侪相勉崇名节,岘首风流庶可攀。

(0)

予雪诗云不来平地只山巅朱钤干和云不能下乞俗人怜志在洁己陈知录云只可在山如去年志在恤民王抚干云散作人间大有年志在润物三子之志虽不同皆可嘉也各用其句作三绝以赠之又以一绝自贶.赠钤干

无喧室对山头雪,雪照无喧室湛然。

高洁似人人亦似,不能下乞俗人怜。

(0)
诗词分类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诗人
强至 程公许 孙一元 欧必元 李昱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