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请柴墟赏紫牡丹》
《请柴墟赏紫牡丹》全文
明 / 吴俨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十年前赏旧花栏,幸喜重来得饱看。

谩插藩篱防折损,欲留富贵补酸寒。

竹笼无藉青丝菜,画省应怜紫玉盘。

明日花前须尽醉,一番风雨一凋残。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再次欣赏十年前赏过的紫牡丹时的感慨与喜悦。首句“十年前赏旧花栏”勾勒出时间的流逝与回忆的温馨,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跃然纸上。接着,“幸喜重来得饱看”表达了诗人对这次重逢的惊喜与满足,仿佛是久别重逢的老友,让人感到亲切与欣慰。

“谩插藩篱防折损,欲留富贵补酸寒”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紫牡丹赋予了情感,既表达了对花朵的爱护之情,也暗含了对生活的态度——在艰难困苦中寻求一丝慰藉和希望。“竹笼无藉青丝菜,画省应怜紫玉盘”则进一步渲染了赏花的场景,通过对比竹笼中的青菜与画省中的紫玉盘,突出了紫牡丹的珍贵与高雅,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向往。

最后,“明日花前须尽醉,一番风雨一凋残”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渴望抓住当下,享受每一刻的感慨。风雨之后的凋零预示着美好事物的短暂与易逝,因此诗人呼吁在花前尽情欢饮,以此来对抗时间的无情与自然的变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充满了人生的智慧与情感的深度。

作者介绍

吴俨
朝代:明

吴俨(1457-1519),字克温,号宁庵,南直隶宜兴县人(今江苏宜兴)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历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正德二年(1507),忤刘瑾被夺职。刘瑾败,吴俨复官历礼部左、右侍郎。正德十一年,进南京礼部尚书。正德十三年,吴俨率大臣上疏谏阻武宗北游宣府、大同。正德十四年五月初十日卒于位,年六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文肃。有《吴文肃公摘稿》。
猜你喜欢

琢句

琢句真无益,论诗新有名。

客怀无远近,人事只翻腾。

积水明寒树,饥鸿咽夜声。

半年安坐得,又作雨中行。

(0)

金陵杂兴二百首·其八十五

江鸥野鸭自保社,黑黑白白斗分明。

东边唼唼西边舞,安得吾身似汝轻。

(0)

奉寄子高卢兄五十韵

君才如骕骦,道里未可量。

读书串脉络,如海东赴洋。

五年隔异县,信若参与商。

昨者戒车马,故意改未尝。

我家小于斗,下榻出仓黄。

绳枢三椽共,君视犹雕梁。

贫又少甘脆,而君甘秕糠。

晨兴乌鹊先,夕憩星宿张。

上言体金玉,时节登虞唐。

下言复家世,努力事文章。

琐细及儿女,骨肉谊莫当。

君来历州府,所在诸侯良。

肝胆皆善子,子去锥脱囊。

问胡独善我,风雨度钱唐。

我时熟君指,又不罗酒浆。

何况动邻里,磨刀向猪羊。

青灯两夫影,陈义劝交相。

谓言经时留,十日又理装。

但携本经册,沃州山水乡。

子宁舍我去,我意未子忘。

相逢一岁短,相别一日长。

何缘子吾所,不然我君傍。

君虽老马姿,今乃骥服箱。

刷燕日千里,阔步徐康庄。

江水有时西,东下斯滥觞。奫■至澎湃,穿溜极怀襄。

死生渠有命,贫贱士之常。

孔融委曹操,汲黯卑张汤。

人生出处分,荣谢均阴阳。

念我懒拙病,久已在膏肓。

此方困忧患,惩艾百战创。

安时而处顺,天道不可详。

鲁连蹈东海,屈原赋沅湘。

此志竟未遂,眼看都茫茫。

君怀万金产,待价空四方。

古闻韫椟贵,世有刖足伤。

蓝田种洵美,死鼠名须防。

鲁方秉周礼,汉亦绝楚粮。

易求哥舒翰,难觅张子房。

英雄出儒素,金印垂襕裳。

吾祖元祐末,奉使詟戎羌。

子孙失遗武,史册无晶光。

君家著胆略,并驱从两狼。

弯弓射敌首,灭敌使走藏。

此事属乃翁,翁今膂力强。

问翁来何时,九月天雨霜。

此时君适我,促膝话绳床。

作诗致近讯,愿子益自将。

君看绕指柔,会作百鍊刚。

岂云建厦缺,期子柱明堂。

(0)

简寄

绿树千家杂,青山四郭新。

须知太守印,合付谪仙人。

波浪窥东海,楼居近北辰。

不过行俭德,彼瘠本王臣。

(0)

和陆判院怀祖

柴门临水对山开,日日思君君不来。

与世相忘书万卷,于人无忤酒三杯。

参乎毕竟曾师孔,赐也如何敢望回。

况是升沉方自此,丹阳闻道好官催。

(0)

自述

交友凋零似晓星,生涯依旧短长亭。

前身房琯仍名永,今代苏耽不姓丁。

儿女成行头自白,湖山相对眼终青。

还乡曲调如何唱,枯树无言最可听。

(0)
诗词分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诗人
杨巍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