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来黍一炊,丛台重觅旧题诗。
而今马上行人老,不似当初过赵时。
十五年来黍一炊,丛台重觅旧题诗。
而今马上行人老,不似当初过赵时。
这首诗《过邯郸》是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通过“十五年来黍一炊”这一句,我们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和世事的变迁。诗人以“黍一炊”来比喻时间的漫长,暗示了他离开邯郸十五年后再次回到这里,岁月已逝,物是人非。
“丛台重觅旧题诗”,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他试图在曾经留下足迹的地方寻找那些旧日的诗句,以此来寄托对过去的回忆。然而,“而今马上行人老”,现实与记忆之间的落差让诗人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是那个年轻时的过客,岁月在他身上留下了痕迹,使得现在的他与过去大相径庭。
最后一句“不似当初过赵时”,直接点明了主题,诗人感慨于时光的流转,感叹自己如今的境遇与当年大相径庭。这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蕴含着深沉的人生哲理,让人在品味中思考时间的意义以及生命的价值。
高楼灯火,已四更天气。吴语喁喁也嫌碎。
者新居颇好,旧恨堪销,壶漏尽、侬待整帆行矣。
从今梳洗罢,收拾筝箫,匀出工夫学书字。
鸩鸟倘欺鸾,第一难防,须嘱咐、莺媒回避。
只此际、萧郎放心行,向水驿寻灯,山程倚辔。
梦断秋无际。滞幽人、一天残照,苍凉诗意。
何处帘栊何处院,金管玉箫浓醉。
有词客、如云而至。
侬有词场云水外,但凭栏、送尽征鸿字。
芳讯杳,九华佩。春人只为春愁死。
几曾谙、篱边酒冷,笛边风起。
性懒情多兼骨傲,直得销魂如此。
与涧底、孤松一例。
谁料平原佳公子,也一般、识得秋滋味。
秋士怨,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