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面坊门识,私庭迹有无。
亦知求骏骨,或拟下鹓雏。
名玷山公草,心违孺子刍。
平生国士意,落落满江湖。
半面坊门识,私庭迹有无。
亦知求骏骨,或拟下鹓雏。
名玷山公草,心违孺子刍。
平生国士意,落落满江湖。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所作的《纪戊午正月李公事有感》系列中的第四首。诗人通过对半面坊门的回忆和对李公事迹的感慨,表达了对李公高尚品格的敬仰以及对其遭遇的同情。"半面坊门识"暗示了对李公的点滴记忆,"私庭迹有无"则隐含了对其官场生涯的探寻。"求骏骨"和"下鹓雏"借用了古代典故,比喻李公曾有志于选拔贤才,但现实却未能如愿,反映出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名玷山公草"表达了对李公名声被玷污的遗憾,"心违孺子刍"则揭示了他内心的无奈与坚守。最后两句"平生国士意,落落满江湖",高度赞扬了李公一生以国士自许,尽管身在江湖,其高洁情操和淡泊名利的精神仍然广为流传。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李公的深深敬仰和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圣寺闲栖睡眼醒,此时何处最幽清?
满窗明月天风静,玉磬时闻一两声。
新骑骢马复承恩,使出金陵过海门。
荆南渭北难相见,莫惜衫襟着酒痕。
三十四十五欲牵,七十八十百病缠。
五十六十却不恶,恬淡清净心安然。
已过爱贪声利后,犹在病羸昏耄前。
未无筋力寻山水,尚有心情听管弦。
闲开新酒尝数盏,醉忆旧诗吟一篇。
敦诗梦得且相劝,不用嫌他耳顺年。
露白月微明,天凉景物清。
草头珠颗冷,楼角玉钩生。
气爽衣裳健,风疏砧杵鸣。
夜衾香有思,秋簟冷无情。
梦短眠频觉,宵长起暂行。
烛凝临晓影,虫怨欲寒声。
槿老花先尽,莲凋子始成。
四时无了日,何用叹衰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