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
《缑山月夜闻王子晋吹笙》全文
唐 / 厉玄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缑山明月夜,岑寂隔尘氛。

紫府参差曲,清宵次第闻。

韵流多入洞,声度半和云。

拂竹鸾惊侣,经松鹤对群。

蟾光听处合,仙路望中分。

坐惜千岩曙,遗香过汝坟。

(0)
注释
缑山:古代传说中的仙山。
岑寂:寂静,冷清。
尘氛:人间的纷扰,世俗的气息。
紫府:道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次第:依次,顺序。
韵流:音乐的流动。
声度:声音传播的距离。
和云:与云彩相和谐。
拂竹:风吹动竹子。
鸾:传说中的神鸟,类似凤凰。
经松:经过松林。
鹤对群:鹤群相对站立。
蟾光:月光,月亮的光芒。
仙路:通往仙境的道路。
千岩:众多的山峰。
曙:黎明,天刚亮的时候。
遗香:遗留的香气,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或记忆。
汝坟:古地名,此处可能代指某处名胜或故地。
翻译
缑山的明月之夜,静谧而遥远,隔离了世俗的喧嚣。
紫色的仙府高低错落,清朗的夜晚,声音依次传入耳中。
乐音流淌进入许多洞穴,声音在半空中与云朵相和。
风吹竹林,惊动了鸾鸟的伴侣,经过松林,鹤群相对而立。
在月光下聆听,仿佛声音与仙路融为一体。
坐着惋惜黎明的到来,仙香飘过汝坟,留下的只有回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神秘的山夜景象。"缑山明月夜,岑寂隔尘氛",开篇便以月光下的缑山和远离尘世的岑寂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下来的"紫府参差曲,清宵次第闻",则是说诗人在深夜中听到了来自仙境般的紫府之中的笙声,这些声音如同天籁,在清凉的夜晚一阵接着一阵地传来。

"韵流多入洞,声度半和云"进一步描绘了这种超自然的声音,它不仅充满了山洞,而且还与云间相呼应,显示出一种人间与仙界交融的境界。紧接着的"拂竹鸾惊侣,经松鹤对群"则是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了竹林中的惊响和松树间 鹤的叫声,这些生动的声音也都参与了这场超自然的音乐会。

"蟾光听处合,仙路望中分"表达了诗人在此情境下的神思飞扬,他似乎听到了一种来自月亮的光辉,也许是指蟾蜍(传说中的月宫守卫者)所发出的声音,这使得他对于那隐约可见的仙路产生了无限向往。最后两句"坐惜千岩曙,遗香过汝坟"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短暂而宝贵的瞬间感受的珍惜,以及这种美好的声音和氛围即将消逝时留下的余香,它甚至穿越了古老的墓冢。

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山中超自然音乐会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仙境和超凡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展示了作者在艺术表现上的高超技巧。

作者介绍

厉玄
朝代:唐

厉玄,姚合同时人,登太和二年进士第,官终侍御史
猜你喜欢

题唐执中书楼

吾州唐子他州无,闭户偏读家藏书。

志气颇闻已山立,神仙固自多楼居。

终日坐忘对燕几,有时出游骑蹇驴。

人生如此自可尔,勿羡新贵高门闾。

(0)

屡雪二麦可望喜而作歌

苦寒勿怨天雨雪,雪来遗我明年麦。

三月翠浪舞东风,四月黄云暗南陌。

坐看比屋腾欢声,已觉有司宽吏责。

腰镰丁壮倾闾里,拾穗儿童动千百。

玉尘出䃺飞屋梁,银丝入釜须宽汤。

寒醅发剂炊饼裂,新麻压油寒具香。

大妇下机废晨织,小姑佐庖忘晚妆。

老翁饱食笑扪腹,林下击壤歌时康。

(0)

雪意复作

前日作雪风败之,今日浓云雪复作。

一寒未暇自为计,宿麦悬知天已诺。

灞桥策驴愁露手,新丰买酒聊软脚。

胸中正著九云梦,廊庙何加一丘壑。

上书陈事固可笑,服药求仙亦成错。

不如醉踏一剑腾风云,跨海东谒青童君。

(0)

雪中卧病在告戏作

面裂愁出门,指直但藏袖。

谁云三峡热,有此凛冽候。

殷勤愧雪片,飞舞为我寿。

方惊四山积,已见万瓦覆。

岂惟寒到骨,遂觉疾在腠。

地炉炽薪炭,噤坐连昏昼。

梅花真强项,不肯落春后。

俗人爱桃李,苦道太疏瘦。

清芬终见赏,此事非速售。

已矣吾何言,高枕听檐溜。

(0)

庵中晨起书触目四首·其四

初归誓墓老乡邦,手结茆茨近小江。

北渚露沾行药屐,东厢日射勘书窗。

孤忠自信丹心折,万事空成雪鬓双。

长愧宗人白崖老,赠行期我鹿门庞。

(0)

读书示子遹

我生无它营,半世随宦牒。

谗波方稽天,忧与愁相接。

中间稍自觉,万事付马曹。

告归幸见听,泊与淡相遭。

日晏突无烟,垢面有爪痕。

读书则未置,可笑习气存。

造物哀其穷,畀之大耳儿。

儿亦好古学,乃不售有司。

谓当鸢瑟缩,乃如鹤昂藏。

父子共薄饭,忍饥讲虞唐。

丰凶有常数,藨蓘当自力。

古言不吾欺,岁晚于汝食。

(0)
诗词分类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诗人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陈子龙 屠隆 吴师道 余靖 赵孟坚 李洞 丁谓 姚广孝 沈一贯 李德裕 翁卷 司空曙 李颀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