鬓丝丝,香缕缕,深院黄昏,独自和灯语。
帘外东风天又雨,昨夜春归,梦也今朝去。
枕衾寒,更漏数,还是芭蕉,解得侬心苦。
一句一声相对诉,隔个窗纱,说到天明住。
鬓丝丝,香缕缕,深院黄昏,独自和灯语。
帘外东风天又雨,昨夜春归,梦也今朝去。
枕衾寒,更漏数,还是芭蕉,解得侬心苦。
一句一声相对诉,隔个窗纱,说到天明住。
这首清代赵庆熹的《苏幕遮》描绘了一幅深闺独处的画面。开篇“鬓丝丝,香缕缕”,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哀愁,丝丝白发和袅袅香烟交织出一种凄美的氛围。黄昏时分,她独自一人面对孤灯,仿佛在与灯光倾诉心事。
“帘外东风天又雨”一句,通过窗外的风雨,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阴郁,暗示着主人公内心的落寞。她感叹“昨夜春归,梦也今朝去”,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梦境破灭的失落。
“枕衾寒,更漏数”写出了夜晚的寂静和寒冷,以及主人公难以入眠的煎熬。她将内心的苦楚寄托于“芭蕉”,因为芭蕉常被用来象征愁苦,此处强化了她的孤独之感。她对着芭蕉,一句一声倾诉,直到“说到天明住”,展现出她对情感宣泄的执着和对孤独长夜的无尽期待。
整首词以景抒情,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诉说,展现了主人公在深院黄昏中的孤独与思念,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