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一片两片,翠微千重万重。
孤客尚馀短剑,青山何处疏钟。
白云一片两片,翠微千重万重。
孤客尚馀短剑,青山何处疏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江上景象。首句“白云一片两片”,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天空中飘浮的几朵白云,既展现了云的轻盈与自由,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感。接着,“翠微千重万重”则将视线转向远处的山峦,层层叠叠的翠绿山峰,不仅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也赋予了景色一种深远和神秘的气息。
“孤客尚馀短剑”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身份——一个孤独的旅人,手中握着一把短剑,这既是他的行旅装备,也可能象征着他在旅途中的自我保护意识或是对未来的某种期待。这种孤独感与前文的自然景观形成对比,使得整个画面更加丰富,情感更加饱满。
最后一句“青山何处疏钟”,将视线再次拉回远处,远处的山间传来稀疏的钟声,这钟声在宁静的环境中显得格外悠远和空灵,它既是自然界的声响,也是心灵深处的呼唤,引发了读者对于时间流逝、人生境遇的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构建了一个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意境,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美景时的复杂心情,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与我周旋者,何物最为真。
惟此坏尊内,陶然太古醇。
气味久不渝,一挹一清新。
悠悠交中人,肝胆为越秦。
流光汎酒海,大地扬曲尘。
古人百不恋,惟于此物勤。
我量不能胜,要令风谊亲。
天上有酒星,乘槎一问津。
地下有酒泉,可以漉我巾。
聊和饮中诗,窃比于酒人。
驰道夹椰阴,暝风吹冽冽。
笋舆踏山影,岚重炬难彻。
初日发海光,白处天疑缺。
俄而诸天霁,群象灿可阅。
明明蛟蜃宫,窣堵鳌背孑。
何物镇山门,如来石所锲。
其石滑如脂,其音清以越。
僧以梃来试,禁之毋乃亵。
云自海藏来,洵与震旦别。
法鼓冶以金,镂文细似缬。
冥思浩劫因,扪摸證石碣。
天水共荒唐,难凭老衲说。
我欲纪异闻,咄哉缄其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