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闻清净法,往谒富春僧。
妙论听不厌,道心中自增。
如此醍醐味,使我尝未曾。
岂无夙世因,坐对古佛灯。
庶几一言下,彼此證三乘。
愿闻清净法,往谒富春僧。
妙论听不厌,道心中自增。
如此醍醐味,使我尝未曾。
岂无夙世因,坐对古佛灯。
庶几一言下,彼此證三乘。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张昱的作品《访仁一初尊师》,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向往和对高僧智慧的敬仰。首句“愿闻清净法”直接表达了诗人渴望聆听佛法清净之道的愿望,显示出他对精神追求的虔诚。接着,“往谒富春僧”描绘了他前往拜访僧人的行动,暗示着对知识与智慧的主动寻求。
“妙论听不厌”赞美了僧人讲解佛法的精妙,诗人听得如痴如醉,从中得到了心灵上的滋养。“道心中自增”则表明他的内心世界因为佛法的启示而更加丰富和提升。诗人感叹:“如此醍醐味,使我尝未曾”,将佛法比喻为珍贵的醍醐,强调其对他的深远影响。
“岂无夙世因”暗指诗人与佛法的缘分深厚,可能并非初次接触,而是有着前世的因缘。最后两句“庶几一言下,彼此證三乘”表达了诗人期待在与僧人的交流中,能够共同证悟佛法的三大乘教义,即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体现了他对佛法修行的热忱和对智慧的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虔诚和对智慧的渴求,以及对禅修生活的向往。
乾坤开辟,桂林有、元气自来融结。
石磴盘空行木杪,天柱屹然中立。
窟宅幽深,泉源清远,不是灵神擘。
潜通后洞,张刘万古遗迹。
输我长剑凌虚,六尘尽扫,银海秋波碧。
志气飘飘游物外,惟有清风知得。
唤起白龙,护持飙驭,稽首朝金阙。
山灵欣喜,紫云已在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