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度卢沟桥,隐隐闻寒更。
居人久已寐,行子尚宵征。
青天四垂幕,仰见北斗横。
石梁河界汉,阑下倚空明。
朔风凄以寒,况乃霜露零。
我行岂不劳,简书严有程。
同行荷戈卒,万里赴边城。
我身弗遑恤,念之感中情。
夜度卢沟桥,隐隐闻寒更。
居人久已寐,行子尚宵征。
青天四垂幕,仰见北斗横。
石梁河界汉,阑下倚空明。
朔风凄以寒,况乃霜露零。
我行岂不劳,简书严有程。
同行荷戈卒,万里赴边城。
我身弗遑恤,念之感中情。
此诗描绘了夜晚过卢沟桥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的孤独与艰辛,以及对士兵们远赴边疆的敬意。
首句“夜度卢沟桥,隐隐闻寒更”,开篇即点明时间与地点,夜晚的卢沟桥上,寒更声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凄凉的氛围。接着,“居人久已寐,行子尚宵征”两句,对比了静默的居民与仍在夜色中前行的旅人,凸显了行人的孤独与坚持。
“青天四垂幕,仰见北斗横”描绘了天空的广阔与星辰的点缀,北斗星的出现为夜行者指引方向,也象征着希望与方向。随后,“石梁河界汉,阑下倚空明”则将视线转向桥梁与河流,石桥横跨,河水映照着月光,形成了一幅宁静而壮丽的画面。
“朔风凄以寒,况乃霜露零”两句,诗人借自然界的寒冷与霜露,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难与孤寂。最后,“我行岂不劳,简书严有程”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劳苦的理解与接受,同时也暗示了军令如山,不容迟疑。
“同行荷戈卒,万里赴边城”描绘了士兵们远赴边疆的英勇与决心,与诗人自身形成对比,体现了对军人使命的崇敬。“我身弗遑恤,念之感中情”则是诗人内心的感慨,对士兵们无私奉献的深深敬佩与感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夜晚过桥的独特体验,以及对边疆战士的崇高敬意,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国家与民族责任的深刻认识。
忆游太学十年初,犹见胡公岂弟馀。
遍阅诸生非有道,最怜能赋似相如。
青衫共笑方持板,白发相看各满梳。
暂免百忧趋长吏,勉调三寸事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