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孤出海奔且蹶,流光欲补前宵阙。
此时大地腾哗声,我欲不狂心勃勃。
穿林一线栖乌翻,下砌三砖语虫歇。
巡栏索句方沈吟,又见织云卷如发。
美人隔帷花隔烟,纵好无如间芒忽。
祇将彩翠输鲜鳞,不借华膏鍊尘骨。
弥留渐觉意僭悽,舍去尚馀心仄兀。
中宵风露凄已寒,达曙星河澹将没。
后时好景还蹉跎,便有清歌讵能发。
遥知故人怊怅同,雁夜迢迢悄难越。
相看咫尺不相亲,眄君如眄云中月。
纯孤出海奔且蹶,流光欲补前宵阙。
此时大地腾哗声,我欲不狂心勃勃。
穿林一线栖乌翻,下砌三砖语虫歇。
巡栏索句方沈吟,又见织云卷如发。
美人隔帷花隔烟,纵好无如间芒忽。
祇将彩翠输鲜鳞,不借华膏鍊尘骨。
弥留渐觉意僭悽,舍去尚馀心仄兀。
中宵风露凄已寒,达曙星河澹将没。
后时好景还蹉跎,便有清歌讵能发。
遥知故人怊怅同,雁夜迢迢悄难越。
相看咫尺不相亲,眄君如眄云中月。
这首诗描绘了十六夜晚月被云遮掩的情景,以及由此引发的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光与云层交织的景象,以及月光隐没后的寂静与寒冷,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
首句“纯孤出海奔且蹶”,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从海面升起,穿越云层的景象,既有动感也带有一丝孤独感。接着,“流光欲补前宵阙”则表达了月光试图填补夜晚的空缺,增添了一份温暖和希望。
“此时大地腾哗声,我欲不狂心勃勃”两句,通过对比大地上的喧嚣与内心的平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接下来的“穿林一线栖乌翻,下砌三砖语虫歇”描绘了月光穿过树林,乌鸦翻飞,虫鸣声停歇的宁静画面,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
“巡栏索句方沈吟,又见织云卷如发”则展示了诗人独自漫步,思考诗句,同时注意到云朵如同头发般卷曲的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美人隔帷花隔烟,纵好无如间芒忽”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即使美好也难以触及。接下来的“祇将彩翠输鲜鳞,不借华膏鍊尘骨”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法跨越的距离感,诗人只能将美好的情感寄托于自然之中。
“弥留渐觉意僭悽,舍去尚馀心仄兀”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即使离开,心中仍存有深深的孤独感。最后,“中宵风露凄已寒,达曙星河澹将没”描绘了深夜的寒冷和星河逐渐消失的景象,进一步强化了孤独和失落的情绪。
“后时好景还蹉跎,便有清歌讵能发”则表达了诗人对错过美好时刻的遗憾,即使有清歌想要表达,却难以言表。最后一句“遥知故人怊怅同,雁夜迢迢悄难越”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即使距离遥远,也无法阻止心中的思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哀愁,情感丰富而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