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宫隐翠微,云衢入深邃。
春禽唱梵声,石泉洗尘意。
西岭跋马返,于焉可小憩。
明月在池无,山僧难拟议。
花宫隐翠微,云衢入深邃。
春禽唱梵声,石泉洗尘意。
西岭跋马返,于焉可小憩。
明月在池无,山僧难拟议。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充满禅意的画面。诗人以“花宫隐翠微,云衢入深邃”开篇,巧妙地运用了“隐”和“入”两个动词,将花宫与云衢置于幽深的自然环境中,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的氛围。接着,“春禽唱梵声,石泉洗尘意”两句,通过鸟鸣与泉水的自然声音,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宁静与纯净的感觉,仿佛能洗涤心灵的尘埃。
“西岭跋马返,于焉可小憩”则暗示了一次旅程的结束,诗人找到了一处可以暂时停留、休憩的地方,这处地方或许就是诗题中的“明月池”。最后一句“明月在池无,山僧难拟议”则以疑问的形式收尾,既表达了对明月未现的遗憾,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超脱,即使明月未至,心中的明月依然存在,无需外界的映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宁静与和谐的愿望,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中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
自笑生身,历事以来,垂六十年。
今浮湛闾里,半非识面,交游朋友,各色华颠。
富贵不来,少年已去,空见悠悠岁月迁。
虽然是,只壮心一点,犹自依然。
新阳又长天边。
人指似山间诗酒仙。
算胸次崔嵬,不胜百榼,笔端枯槁,难足千篇。
隐几杖藜,相耕听诵,聊看诸郎相后先。
余何事,但读书煮茗,日晏高眠。
旧事凭谁诉。
记锦宫、初试农妆,前身天女。
玉辇行春娇待夜,浴殿温泉轻注。
一点点、猩红啼吐。
绣幄篝香春睡足,细温存,怕遣惊风雨。
春梦散,黯凝伫。
韶华寂寞今何许。
想故宫、柳亦凝愁,倚栏停舞。
欲趁啼鹃归月下,可奈川回山阻。
倩万里、鹄来衔子。
工部无诗虽结恨,道无香、更恨痴人语。
拌绝艳,付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