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使端如秤样平,行台非以刻为明。
未论汉吏摇山力,且听尧民击壤声。
廉使端如秤样平,行台非以刻为明。
未论汉吏摇山力,且听尧民击壤声。
这是一首描写官吏公正无私和百姓生活安宁的诗。"廉使端如秤样平",形象地比喻官员执法公正,如同精确的天平衡量万物。"行台非以刻为明"则强调公正不在于形式上的严苛,而是要体现在实质行动中。
接着诗人提到历史上著名的廉洁吏治,比如汉代的循吏,他们虽然没有过分地展示自己的力量,但已足以感化民心,达到移风易俗的效果。"未论汉吏摇山力"表达了对过去贤吏的赞誉,同时也暗示现实中仍需效仿。
最后两句"且听尧民击壤声"描绘了一幅和谐安宁的画面,尧舜时代被誉为理想中的黄金时期,民众在田间勤劳工作的声音,象征着社会的繁荣与人民的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诗人对于官员应有的品行和社会应当达到的美好状态的向往。
公子年方少,举止皆老成。
阿兄益威重,阿弟神复清。
总角遭乱离,高冈无凤鸣。
从父窜东海,赤脚走层冰。
虽乏金与粟,卷帙犹满籯。
斗室足咿唔,晨夕披不停。
古人有心血,今人有眼睛。
读书只读字,大海无涯津。
性道本饮食,瓦砾通神明。
苟自得网纽,千载任纵横。
天地我注脚,何况是六经。
切磋即手足,菽水见模型。
搦管尔家事,文章出至情。
勖哉两公子,艰虞力弥增。
今古无别路,非关世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