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三个不归颂·其三》
《三个不归颂·其三》全文
唐 / 自在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峭壁幽岩往复希,片云孤月每相依。

经行宴坐闲无事,乐道逍遥三不归。

(0)
注释
峭壁:陡直的山崖。
幽岩:幽深的岩石地带。
往复:来回,往返。
希:稀少。
片云:少量的云朵。
孤月:单独的月亮。
经行:佛教用语,指绕佛行走,这里泛指行走修行。
宴坐:安静地打坐修行。
闲无事:没有俗务打扰。
乐道:以修道为乐。
逍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
三不归:比喻彻底脱离世俗,不再返回。
翻译
在险峻的山崖和幽深的岩石之间往来稀少,只有零散的云朵和孤单的月亮时常相伴。
无论是行走还是静坐修行都悠然自得无俗事缠身,乐于修道过着逍遥自在的生活,再也不愿回归世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乐道逍遥的生活状态。"峭壁幽岩往复希,片云孤月每相依"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隐逸于深山之中的生活情境,那里的峭壁和幽岩交错重叠,时常有片云和孤月相伴。这种环境营造了一种宁静与孤独共存的氛围。

"经行宴坐闲无事,乐道逍遥三不归"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心境。他在自然中漫步或安坐,心无旁骛,无任何世俗的牵挂。"乐道逍遥"指的是一种以道家思想为依托的自由自在生活方式,而"三不归"则是这种生活态度的极致表达,不再被凡尘俗务所羁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示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超脱世俗的理想。这样的意境与用词,充分体现了唐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自在的人生态度。

作者介绍

自在
朝代:唐   籍贯:湖州吴兴   生辰:741—821

(741—821)唐僧。湖州吴兴人,俗姓李。早岁投径山出家。受戒后,乃往诸方参学,终嗣马祖道一。好隐栖山谷,常住伏牛山,世称伏牛和尚。曾至龙门、王屋、嵩山寻访古迹,与丹霞天然为莫逆交。作《三伤歌》,劝诫世人,宣扬禅旨,盛传当世。后卒于随州开元寺。
猜你喜欢

筠窗静读诗为山斗族孙天相作

少年勤学慕三馀,玉立亭亭众不如。

击节常歌君子操,闭门时诵太玄书。

光回夜榻亲萤火,香满晨窗辟蠹鱼。

万卷可开须努力,河南家世本宗儒。

(0)

不寐

千载逍遥堂,独卧愁不语。

北风吹竹林,一夜响寒雨。

(0)

送祁门周仲实赴赵州学正

南风捲地吹沙尘,落日东城辞故人。

来趋礼闱黄卷苦,去主州学铜章新。

君家江南任河北,浩气棱棱面腴色。

登车不畏征途难,问宿何须路人识。

赵州古多才杰士,慷慨遗风尚何似。

春秋书法可与言,即此上报明天子。

劝君卮酒赠君歌,亨衢白日青云多。

苏湖遗教尚可复,功名老大非蹉跎。

(0)

送云南府学司训高宗礼·其三

烦写新容出镜台,少年衰陋本中材。

远人若问程宫讲,应诧君曾识面来。

(0)

送奎文阁典籍许节之东归

东山旧名家,文章羡之子。

先人国钜公,勋德藏太史。

当年受推荐,簪绂升孔堂。

日坐图书府,上应东壁光。

朅来走京师,奏书析帝宠。

南宫下新制,晔晔贲丘垄。

还思毕婚嫁,馆甥得刘郎。

官途凡几月,冰玉相扶将。

人生天地间,亢宗似君少。

尘鞅不可羁,拂袖一何早。

薰风日夕至,满路飞杨花。

都门戒晨发,祖席临水涯。

心知共月明,千里一回首。

良晤讵可期,属酒为君寿。

(0)

送克宽弟南还至茶庵独归·其一

垂野阴云一望迷,送行愁问路东西。

不知几日黄梅雨,门外青泥没马蹄。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王延彬 严武 蔡幼学 乔行简 董士锡 太白山神 李璟 陈季同 周晋 严忠济 田游岩 王象春 郏亶 崔元略 滕珦 王嫱 梁焘 都穆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