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迟寒岩下,偏讶最幽奇。
携篮采山茹,挈笼摘果归。
䔫斋敷茅坐,啜啄食紫芝。
清沼濯瓢钵,杂和煮稠稀。
当阳拥裘坐,闲读古人诗。
栖迟寒岩下,偏讶最幽奇。
携篮采山茹,挈笼摘果归。
䔫斋敷茅坐,啜啄食紫芝。
清沼濯瓢钵,杂和煮稠稀。
当阳拥裘坐,闲读古人诗。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者在深山中自得其乐的生活图景。开篇“栖迟寒岩下,偏讶最幽奇”两句,以“栖迟”表达悠然自适的情态,“寒岩下”则是隐者的居所,而“偏讶最幽奇”显示了诗人对这种深山生活的独特喜爱。接着“携篮采山茹,挈笼摘果归”两句,通过动作描写隐者日常的生存活动,如采集野菜、摘取果实,表现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
中间部分“䔫斋敷茅坐,啜啄食紫芝”写出了隐者的饮食生活,“䔫斋”指的是简单的饮食,“敷茅坐”则是坐在草席上用餐,而“啜啄食紫芝”则展现了对神仙寿食的向往,虽属虚构,但强化了诗人追求超脱世俗、寄情于自然的意境。
后两句“清沼濯瓢钵,杂和煮稠稀”继续描绘隐者的生活状态,“清沼”、“濯瓢钵”均暗示水源的清澈,而“杂和煮稠稀”则表现了对简单食物的满足。
最后“当阳拥裘坐,闲读古人诗”两句,则表达了隐者在温暖的阳光下,穿着厚重衣物安静地阅读前人诗作的情景,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的文化素养,也是对心灵世界的一种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隐居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返璞归真的哲学思想。
君诚岩壑徒,出宰亦山县。
尚喜终南峰,苍翠不去眼。
春风吹征车,千里度灞浐。
到日胜事繁,花光老秦甸。
去年阳气骄,不雪尽冬序。
今年未开腊,已见六花注。
矜新忽微飘,争急遂横骛。
浩荡天地和,旷爽楼观曙。
蔽日惊蛾飞,集廱纷鹭翥。
膏润通大田,光辉借前树。
萦檐鲁缟轻,委庭荆璞聚。
微生窗户明,巧作樽罍助。
相公谢朝柄,燕处均养素。
上嘉时泽滋,俯乐心赏遇。
南阁罢图史,西亭回杖屦。
步径怜缺玉,攀林看堕絮。
长吟写幽适,高隐动遐慕。
愧非右席才,莫奉梁园赋。
种菊待佳节,节至花自繁。
朝感凉风吹,夕爱清露团。
封培才几日,翠类纷珊珊。
君曹本称剧,占署无停翰。
才优顾多暇,曾不废览观。
作诗见高兴,读之起予叹。
念昔田里居,幽事颇复论。
种此黄紫杂,撩乱发墙根。
撷英泛浊酒,亲友日为欢。
一朝走京邑,连岁遭阻艰。
鬓毛将看白,泪眦荧莫乾。
时物岂不佳,感伤自有端。
路出清阴下,残花著马蹄。
过城春水静,度墅野桥低。
池废青蘋合,林深绿笋齐。
流莺知我恨,落日再三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