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川夜流明月光,城上有乌啼女墙。
月明不掩斗与气,鸟啼未归云点霜。
霜寒月冷古时狱,下有苔蠹之雄铓。
水方轩眉大灵智,见我西北天门傍。
自言昔有切玉宝,嗟今非后百鍊钢。
用之补履亦何益,颖脱未如锥处囊。
谁能为封华阴土,背负七星生焜煌。
君去味我书此意,莫叹淮水来汤汤。
清川夜流明月光,城上有乌啼女墙。
月明不掩斗与气,鸟啼未归云点霜。
霜寒月冷古时狱,下有苔蠹之雄铓。
水方轩眉大灵智,见我西北天门傍。
自言昔有切玉宝,嗟今非后百鍊钢。
用之补履亦何益,颖脱未如锥处囊。
谁能为封华阴土,背负七星生焜煌。
君去味我书此意,莫叹淮水来汤汤。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送寿州司理张元舆》,描绘了夜晚清川月光洒落,城头乌鸦啼叫的景象。诗人通过月光、斗宿、乌啼和霜景,营造出一种冷寂而深远的氛围,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岁月的无情。他提到监狱的古老,苔藓锈蚀的兵器,暗指世事变迁,英雄不再。接着,诗人以水比喻张元舆的智慧,说他如同轩眉大灵智,将要走向天门,但感叹过去的宝物已非昔日可比。
诗人感慨,即使有珍贵的宝物,如今也无法改变现实,补鞋也只是微不足道,还不如像锥子藏于囊中,等待时机。最后,诗人希望张元舆能铭记这份赠言,不必过于忧虑未来,就像淮水滔滔,人生总有流转。整首诗寓言深刻,寄寓了对友人的勉励和对世事的哲思。
吴郎久不见,怅望隔江村。
辛苦头将白,编摩眼易昏。
蕉心含雨润,柿叶缬霜繁。
智永瞠诸后,羲之本一门。
未应梁上得,偏向枕中存。
点磔临池黑,戈波漏屋痕。
萦萦蛛结网,袅袅茧缫盆。
白练书裙好,黄麻草诏尊。
首濡无醉魄,笔谏有忠魂。
安得三千幅,烦君恣意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