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贫贱惯,颇觉俗尘稀。
蜾蠃入筠管,飞鹑恋葛衣。
何曾挟策出,翻欲聚粮归。
抗手谢知己,毋令心曲违。
多年贫贱惯,颇觉俗尘稀。
蜾蠃入筠管,飞鹑恋葛衣。
何曾挟策出,翻欲聚粮归。
抗手谢知己,毋令心曲违。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子升在明末清初时期创作的《感秋四十首》中的第十五首。通过“多年贫贱惯,颇觉俗尘稀”两句,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历经沧桑,对世俗的繁华已无太多向往,内心趋于淡泊。接下来,“蜾蠃入筠管,飞鹑恋葛衣”运用了自然界的生物拟人化手法,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由自在状态的向往。
“何曾挟策出,翻欲聚粮归”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他并未真正涉足功名利禄的追逐,却在某种意义上渴望回归,这或许是对现实与理想的双重反思。最后,“抗手谢知己,毋令心曲违”表达了诗人对于朋友的理解与尊重,以及坚守自我原则的决心,不希望因为外界的影响而违背自己的内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复杂社会环境下保持独立人格的勇气。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自然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
我家低田水没肚,五男割稻冻慄股。
劳劳似共雨争夺,稻芽渐向镰头吐。
蓬蓬纂纂缀青针,稻既生芽禾应腐。
腐馀割得尚欢喜,计利当存十之五。
小家伶仃止夫妇,稻烂水深无力取。
口中之食眼中饱,忍见穗头沈着土。
波间粒粒付鱼雁,一年生计空辛苦。
但忧两口不聊生,未暇徵租虑官府。
老翁坐对沈龟哭,婆亦号咷向空釜。
云昏月墨忘关门,隔壁咆哮一声虎。
有册有册一尺畸,启阅重是磨崖碑。
平原太守气骨壮,杀贼馀力存毛锥。
千年白石耀深刻,风雨不剥神扶持。
铜柱莫拔魑魅走,铁网欲破珊瑚支。
快观书法十数过,驯读其语增噫嘻。
君王爱色不爱国,金钱买祸由洗儿。
长安洛阳要自陷,法宫蜀栈谁安危。
嗣君虽然返旧物,以得补失终磷缁。
此碑颂德实揭过,有家有国留箴规。
晴窗日拓不辍手,来禽青李生蛛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