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雨黄昏无处所,虚亭凉色满空江。
客中良夜秋三五,水底青天月一双。
露气凝珠依玉树,桂花飞霰落银缸。
相看况有同心在,弄影酣歌坐竹窗。
云雨黄昏无处所,虚亭凉色满空江。
客中良夜秋三五,水底青天月一双。
露气凝珠依玉树,桂花飞霰落银缸。
相看况有同心在,弄影酣歌坐竹窗。
这首明代诗人黄克晦的《汲江亭中秋得江字》描绘了一幅秋夜月色下的江边景色。首句“云雨黄昏无处所”写出了傍晚时分,乌云密布,雨水未歇的朦胧景象,暗示了诗人身处江边的孤独与迷茫。接着,“虚亭凉色满空江”描绘了亭子周围的清冷氛围,凉意浸润着整个江面。
“客中良夜秋三五”点明诗人是旅人,在这中秋佳节之夜,仰望明亮的十五月,寓含思乡之情。“水底青天月一双”运用了倒影的意象,将天空中的月亮与水中倒映的月影相结合,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神秘感。
“露气凝珠依玉树,桂花飞霰落银缸”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清凉,露珠如珠玉般挂在树梢,而桂花飘落,如同银色的雪霰洒落在照明的银缸上。这两句富有诗意,营造出宁静而梦幻的意境。
最后两句“相看况有同心在,弄影酣歌坐竹窗”表达了诗人与知己共赏此景的欢愉,他们一同欣赏月色,纵情歌唱,竹窗透出的不仅是月光,更是他们内心的共鸣和情感交流。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江边的景色,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出浓厚的中秋节气氛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有物庞然,乃牝而犁,山川舍诸。
为老饕营□,因疏黄稚,平心酬德,忍怠青刍。
方丈无功,万钱增害,茹饮方将笑穴居。
桃林媪,幸日输甘湩,香泛流酥。老饕笑问长须。
汝今似挏官不是奴。
更题封谁调,聪明德祖,和浆且浣,消渴相如。
火候冲融,春膏浓结,常遣韦囊似瓠壶。
将军腹,问果谁相负,吾欲明书。
綵笔传歌,青衫提剑,幕中谁似风流。
使檄联芳,宾筵接武,后尘每继清游。
晓云春梦,试回首、星霜再周。
仙曹书满,荐剡交推,一鹗横秋。扁舟乍可夷犹。
一镜平湖,数点轻鸥。
醉客疏狂,骚翁豪放,二公同是朋俦。
仕而犹隐,料出处、胸中已筹。
故山虽好,未许归来,一赋休休。
为君歌岁寒亭子,无烦洲畔鹦鹉。
江山胜概风霜地,要近鲁东家住。丘壑趣。
应素爱、昂霄老柏孤松树。登高作赋。
想白云阳春,碧云日暮,别有倚楼处。
金闺彦,尚忆西清接武。年来乔木如许。
团茅时复羲皇上,我醉欲眠卿去。歌欲举。
还自悟君亭,琢就琼瑶句。疏斋试与。
倩倚竹佳人,湘弦赴节。凉满北窗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