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我数椽浮翠碧,借公一水漾琉璃。
心闲境乐镇长好,拈起风光总是诗。
著我数椽浮翠碧,借公一水漾琉璃。
心闲境乐镇长好,拈起风光总是诗。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名为《和傅山父小园十咏(其三)》。诗中描绘了一个宁静美好的自然景象,并通过对比和借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与艺术创作的愉快。
"著我数椽浮翠碧" 这一句,用“著”字来形容树木依附在房屋上,这里的“数椽”指的是屋檐下伸出的椽子,而“浮翠碧”则是借用水面的青碧色彩,形容树叶的绿意,是对自然景象的一种艺术化表达。
"借公一水漾琉璃" 这句中的“借公”,可能指的是诗人向朋友或同道请求帮助,而“一水”则是指小溪流水,“漾琉璃”则形容水面如同琉璃般光滑明净,显示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艺术化的描绘。
"心闲境乐镇长好"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心闲"意味着心态宁静,无忧无虑;"境乐"则是指外在环境给人带来的快乐;"镇长好"则表示希望这种美好的状态能够持续下去。
"拈起风光总是诗" 这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创作情感,“拈起”意味着轻易地捕捉到,"风光"指的是自然景象的变换,而“总是诗”则表明诗人在这种宁静美好的环境中,无论何时捕捉到的景象都能成为他诗歌创作的灵感。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借用,以淡雅、自然的手法,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与外部自然景观的交融,以及在这样的氛围中,诗人轻松地捕捉到美好瞬间,并将其转化为诗歌。
意行骑马徐馺娑,塞山碛水来参我。
忽上层峰下视云,如泛千里凌风舸。
潦收涧口汲冷泉,叶脱枝头摘残果。
松厓雨后绿髯张,枫岸霜前赤霞锁。
萦青缭白含太虚,乾端坤倪豁?閜。
更从天外眄遥尖,点点烟螺殊砐硪。
飞来灵鹫只虚名,似对雄风言堀堁。
应接无暇足吟拈,千仞冈头凝虑坐。
今朝御凤小游仙,洪崖右拍赤松左。
旷观契妙所得多,谓予从禽聊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