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采桑子》
《采桑子》全文
清 / 纳兰性德   形式: 词  词牌: 采桑子

土花曾染湘娥黛,铅泪难消。清韵谁敲,不是犀椎是凤翘。

只应长伴端溪紫,割取秋潮。鹦鹉偷教,方响前头见玉萧。

(0)
翻译
斑痕累累的湘妃竹,青青如黛,竹身长满苔藓,晶莹的泪水难以消除。清韵声声,那不是谁在用犀槌敲击乐器,而是她头上的凤翅触碰到了青竹发出的清雅和谐的响声。
秋色多么撩人、秋意无限,应该将这些用端砚写成诗篇。将相思之语偷偷教给鹦鹉,当与她相逢又难以相亲时,鹦鹉或可传递心声。
注释
土花:此处指器物上的锈蚀斑迹。
犀椎:即犀槌。
古代打击乐器方响中的犀角制的小槌。
凤翘:凤形首饰。
端溪:溪名,在广东高要东南,产砚石,制成者称瑞溪砚或端砚,为砚中上品,后即以“端溪”称砚台。
端溪紫,指端溪紫石砚。
方响:古磬类打击乐器。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精致而幽深的画面,以湘妃黛色的土花为引,暗示了女子的哀愁与情感。"铅泪难消"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伤,仿佛泪水如铅般沉重,难以消解。"清韵谁敲"则转而描绘了琴声,暗示了女子的才情和孤独,不是犀椎(粗犷的乐器)而是凤翘(可能指细巧的琴键),暗示了她的细腻与高雅。

接下来,词人想象这琴声将永远伴随在端溪紫砚旁,如同秋潮般绵延不断,寓意着情感的持久和深沉。最后两句,鹦鹉学舌般的"鹦鹉偷教",形象生动,暗示了女子的琴艺之妙,连鹦鹉都学会了模仿。"方响前头见玉箫"则描绘出乐声悠扬,如玉箫般清脆动听,引领听众进入一个美妙的音乐世界。

总的来说,纳兰性德的这首《采桑子》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女子的才情与哀愁,以及她与琴声的深深交融,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富有诗意的意境。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朝代:清   字:容若   号:楞伽山人   籍贯:满洲   生辰:1655-1685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猜你喜欢

漫天

漫天雪霏霏,遍地生寒威。

一方寒可逃,漫天将安违。

仆夫寒吁天,天若不闻知。

天普而无为,羲和愆其期。

三旬竟不返,阳道亦孔微。

将匪羲和愆,云雨有常师。

彼哉胡不仁,亦已焉乎而。

(0)

太湖二章·其二西崦

刺船过西崦,西崦风光幽。

莫唾西崦石,渐近太湖头。

太湖烟波阔,洞庭渺难收。

(0)

满江红.题画

蓼岸蘋汀,绿水外,数间茅屋。

斜阳小,茫茫暮霭,乱山古木。

似是耕烟得意笔,又疑米老惬心作。

想化工,笔墨已云烟,巧生熟。笔未到,神已足。

真墨宝,出书簏。披图游遍了,胸中丘壑。

妙手荆关今已杳,三王以后无人续。

信平生,品画眼无花,真奇福!

(0)

卖花声

天气病人否。寒暖谁谋。绵衣刚换又重裘。

昨夜杏花今夜雨,打叠闲愁。春色荡难收。

破碎金瓯。男儿掷笔觅封侯。

无限东风亡国恨,兜上心头。

(0)

蝶恋花·其二

密约今生堪几误。欢会难期,侬实真凄苦。

绿叶成阴安可语。一春花事风还雨。

吐出伤心千万句。青鸟无凭,消息谁传去。

曲曲梦中寻觅处。迷离山色迷离树。

(0)

卖花声.怀嘐公海上

说起恨重牵。写向蛮笺。鸿飞的的到君边。

应忆杜郎憔悴甚,鬓影茶烟。门外听啼鹃。

诉与樽前。相思相望太绵绵。

算是天涯相见好,见也堪怜。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杨慎 王安石 张萱 徐熥 陈恭尹 沈周 成鹫 徐渭 刘基 陈维崧 宋祁 皇甫汸 郭之奇 袁宏道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