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欲候公湖水濆,不堪弥月黯春云。
床头曲米计已漉,篱脚杞丛行可分。
精力底须青竹杖,雅怀多在白鸥群。
蒲轮到日从容谢,自有儿郎能致君。
几欲候公湖水濆,不堪弥月黯春云。
床头曲米计已漉,篱脚杞丛行可分。
精力底须青竹杖,雅怀多在白鸥群。
蒲轮到日从容谢,自有儿郎能致君。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朱山人的深厚情谊与深切关怀。首联“几欲候公湖水濆,不堪弥月黯春云”描绘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相聚的情景,却因连绵阴云而难以实现,流露出一种淡淡的遗憾和无奈。接着,“床头曲米计已漉,篱脚杞丛行可分”两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清酒、枸杞,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平凡而真挚的友情。
“精力底须青竹杖,雅怀多在白鸥群”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心境。最后,“蒲轮到日从容谢,自有儿郎能致君”两句,既是对友人未来可能成就的祝福,也暗含着对友人品格和能力的高度评价,期待他能够有所作为,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通过日常生活场景和自然意象的描绘,展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明代文人的情怀与风骨。
凌云一笑见桃花,三十年来始到家。
从此春风春雨後,乱随流水到天涯。
千峰映碧湘,真叟此中藏,饭不著石吃,眉应似发长。
枫梩搘酒瓮,鸐风落琴床。
强效忘机者,斯人尚未忘。
万里莓苔地,不见驱驰踪。
唯开文字窗,时写日月容。
竹韵漫萧屑,草花徒织茸。
披霜入众木,独自识青松
萧寺吟双竹,秋醪荐二螯。
破尘归骑速,横日雁行高。
烂肠五斗对狱吏,白发千丈渥沧浪。
却来献纳云台表,小山桂枝不相忘。
百遇毒而成医,九折臂而信道。
慈子而长人之幼,爱亲而寿人之老。
盖尝饮长桑之丸,而得耆域之草。
此天地之仁气也,而席子以游方之内。
知万化之如今,忘一世之遗我。
临流渥足,脱帽箕坐。
寄槁竹以孤唳,哂秋叶之惊堕。
此天地之义气也,而席子以游方之外。
观壑若陵,对卿若兵。
客或箴之曰:俯仰之间,祸之橐也。
虎不可暴,河不可乘。
席子笑而应之曰:此天地之强阳气也,谁能以久生於是方。
嘘竹莩,致膜眼。
吟弄风月,使客忘返。
吾但怪其多能不穷,不知去方朔之近远。
病来孤负鸬鹚杓,禅板蒲团入眼中。
浪说闲居爱重九,黄花应笑白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