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谁能辨姓名,翩翩鸾凤喜和鸣。
如何盖日频相语,似为前身怨未平。
词客共怜鹦鹉赋,行人休问鹧鸪声。
若教倚树深藏舌,应笑攒眉过此生。
百鸟谁能辨姓名,翩翩鸾凤喜和鸣。
如何盖日频相语,似为前身怨未平。
词客共怜鹦鹉赋,行人休问鹧鸪声。
若教倚树深藏舌,应笑攒眉过此生。
这首《百舌》由明代诗人庞尚鹏所作,通过描绘百鸟中鸾凤的和鸣,以及对鹦鹉赋与鹧鸪声的联想,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和谐与人生际遇的独特感悟。
首句“百鸟谁能辨姓名”,以百鸟纷飞的景象开篇,暗示了自然界中众多生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而“谁能辨姓名”则表达了对这些生命个体难以一一识别的感慨。接着,“翩翩鸾凤喜和鸣”描绘了鸾凤在空中飞翔时的和谐场景,鸾凤作为传说中的祥瑞之鸟,其和鸣象征着美好与和谐。
“如何盖日频相语,似为前身怨未平”两句,通过鸾凤频繁交谈的情景,似乎在诉说着它们前世的恩怨,引人遐想,增添了诗歌的神秘色彩。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赋予鸾凤以人类的情感,使得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词客共怜鹦鹉赋,行人休问鹧鸪声”两句,将目光转向人类世界,通过“鹦鹉赋”和“鹧鸪声”的典故,表达了对文人雅士的赞赏与对普通行人的关怀。鹦鹉赋出自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常被用来形容文采飞扬;鹧鸪声则常与离愁别绪相关联,此处“行人休问”既是对过往情感的释怀,也是对当下生活的珍惜。
最后,“若教倚树深藏舌,应笑攒眉过此生”两句,以假设的语气提出了一种隐居避世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远离尘嚣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暗含了对现实生活中过多言语带来的烦恼与束缚的反思。
整体而言,《百舌》一诗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与思考,结合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于和谐共生、自由生活以及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语言流畅,寓意深远。
人生七十稀,行年今已半。
事功贵及时,迟暮复何算。
嗟吾夙多负,失怙在童丱。
诗礼思有闻,飘飖辞祖贯。
慈亲念衰绪,猝猝营婚宦。
名姓系西班,星霜亟徂换。
未筑黄金台,长歌白石烂。
岂无同心契,相望眇云汉。
每虞狂飙至,摧折涧底干。
异日偶班输,抱柯徒永叹。